魏桥镇刘井村抗日烈士陵园 邹平济青高铁中铁三局项目部的新人在邹平县桥梁一分部集体婚礼现场进行新婚典礼。 邹平县魏桥镇里八田小学的学生到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近年来,邹平县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多渠道推进该项工作,在全县倡树起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
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节俭新习俗 全县85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聘请德高望重、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党员干部、老同志为成员,简化婚丧嫁娶程序,杜绝封建迷信活动。
明集镇南宋村将“丧事1天完成,不披麻戴孝,不宴请庄里乡亲,不烧花圈,家属只能带孝章”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受到村民的欢迎。明集镇段桥村自成立红白理事会以来,仅丧事就由以前的7—8千元节约到现在的2000元以内,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通过红白理事会的组织带动,制度的规范约束,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确保了移风易俗工作顺利、有效、持续推进。
建设公益性公墓,开创厚养薄葬新模式 积极创新墓地综合整治利用措施,致力于变“死地”为“宝地”。
一是建立规范化殡葬服务制度。各镇(街道)政府都与村委会签定协议书,火化率均达到100%,杜绝土葬、骨灰“装棺二次葬”和建大墓、豪华墓现象,形成了一村一公墓一存放室的殡葬管理模式,完成了由地下到地上、分散向集中的转变,实现县镇主要交通道路、水路两旁300米内无坟头。二是开发建设公益性公墓试点。出台《关于全县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全县16个镇(街道)全面铺开,规定到年底每个镇街至少规划建设一处公益性公墓,2018年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全覆盖。2016年,全县新建公益性公墓13处,骨灰堂一处,发放奖补资金200余万元。
三是创新实施了文明家园建设“1065行动计划”。即:年内至少在全镇改造建设10个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至少实施6个村的硬化、净化、美化“三化”再提升和至少建设5个农村幸福院,从而有效提升各村参与移风易俗、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截至今年11月,全县新建设镇街、村级公益性公墓36处,进一步引导了广大群众厚养薄葬、文明祭扫新风的形成。
倡导节俭办婚事,树立时尚新婚俗 印制了婚俗文化宣传手册,在婚姻登记处发放,加强宣传,引导新人积极推行集体婚礼、植树婚礼、“爱心”婚礼,摈弃滥发请柬、大摆酒席、“天价”彩礼、高额礼金、借机敛财等陋习。
在婚姻登记处推行一系列便民利民政策,停收婚姻登记证工本费,实行免费登记;继续推广“婚礼式颁证”服务,免费为新人举办简约而不简单、神圣而又浪漫的婚礼仪式,将传统的婚礼文化融入婚姻登记颁证仪式。
建立特邀颁证师制度,邀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婚姻家庭美满幸福、德高望重、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日子为新人颁证。设计印制了由县长签名致新婚夫妇的贺信,赠予新婚夫妇,受到新婚当事人的欢迎。
加强宣传引领,营造绿色殡葬新风尚 一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婚事新办简办、文明丧葬祭扫等健康向上的民俗风尚。
二是印制《文明祭奠、低碳清明倡议书》《惠民殡葬政策问答》《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等各种殡葬改革宣传材料1.8万份,分发至全县858个红白理事会,引导和鼓励群众选择骨灰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葬法。
三是在清明节期间,殡仪馆、烈士陵园、静安园公墓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活动,既为市民提供了文明缅怀亲人,表达情感的便利,又避免了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