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滨州青少年普法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管林忠 通讯员 宁绍海 刘鹏 报道)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自2015年7月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滨州启动以来,滨州市第三届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关工委进一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扎实成效。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对我市“党政主导、关工委协调、部门参与、学校实施、家庭配合、社会共管”六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机制给予充分肯定;在全省第十五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我市针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作了典型发言;在2014年滨州市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又有5个县区、50所中小学、12个单位、33名个人、60名辅导员、121名学生分别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零犯罪学校”、“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优秀辅导员”、“优秀学生”。
  “双创”活动经验在全国推广
  市委、市政府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指出,市委对关工委工作尤其是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有请必到,有事必议,有难必解”;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
  市领导小组和市关工委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全市有6个县区和215个中小学在自愿的基础上申请加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全国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司法局等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和国家关工委三部门联合制定的百分考核标准,多次对“双创”活动进行检查考核,我市开展“双创”活动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进”活动喜闻乐见全面开花
  在工作中,我市广泛开展法律读本进课堂、法律教育进基地、“五老”宣讲进学校、法律知识进试卷“四进”活动。
  法律读本进课堂是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专门编印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中小学生必读法律手册》,收录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印制2万本;筹集资金43.4万元,购置《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3.1万本,免费发放到全市中小学校。各学校对两个《读本》按照有教师、有教案、有课件、有课时、有考核的“五有”要求,对学生进行授课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法律教育进基地是消化课堂所学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活动期间,我市命名的20处法制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作用。市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交通、消防、环保等集中执法部门在社区、机关不同区域设置了若干个法律知识教育展馆,县区、乡镇也在机关、服务大厅、农村、公园、青少年容易集中的地方纷纷设置了法治教育展板、法治教育一条街、法治教育警示牌、法治电子屏等,使青少年处处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
  “五老”是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广大的“五老”志愿者和普法宣讲团成员深入到各基层学校、社区、教育基地,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寓教于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宣讲活动。全市共有各级普法宣讲团83个,成员达427人。仅2016年,就进校宣讲640场,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28万人。
  法律知识进试卷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形式。各中小学校均把法律知识考试纳入普法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做到早部署、早学习、早准备。全市先后组织近38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全国统一的法律知识考试,其中考试成绩90分以上的占93.6%;全市中小学校近3万教职工,参加普法教育活动的占到99.18%。
  中小学校普遍出现“七多七少”新气象
  创建活动实现了国家司法部等三部门提出的“三个确保”的目标,即确保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未发生过司法机关立案的青少年治安和刑事案件增加或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情况;确保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依法处事的能力明显提高。
  中小学校普遍出现了“七多七少”的新气象:刻苦学习的多了,迷恋网络的少了;团结友爱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计较个人得失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与父母沟通的多了,顶撞家长的少了;热爱劳动的多了,不做家务的少了;自觉学法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学校以法治校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全市中小学校均聘请了法律副校长、法律顾问,普遍设立了警务室,教学育人环境明显改善。普法教育也由校内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实现了良性互动。
  市委副书记、市关工委主任张凯在近日召开的全市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此次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覆盖面之广,参与人数之众,受教育面之大,成果之丰硕,都是空前的,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助推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作出了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