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精神族谱
    单丽君

    杨君华

    王新

    苏成玉

    2009年投资建成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
    (李默摄影)


    2010年恢复重建的惠民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成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资料片)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隆卫 通讯员 孙丽娜 张传忠
  红色文化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更是鼓舞人们继续奋斗的强大动力。但是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流行文化的爆炸式发展,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红色文化表现出一种比较漠然的态度,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本期《委员关注》就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问题邀请委员嘉宾建言献策。
  播出:滨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12月5日20:00
  重播:12月6日12:00 
   12月12日20:00 
   12月13日12:00
  本期嘉宾:
  市政协委员、市妇联副主席 单丽君
  市政协委员、惠民县政协副主席 杨君华
  市政协委员、滨州黄河三角洲新媒体文化传播中心主任 王新
  特邀嘉宾、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苏成玉
 【名词释义】
  红色文化主要指革命理论等精神形态和革命遗址等物质形态的总和
  说起红色文化,大家并不陌生。不管学生时期,还是步入社会后,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红色教育,但到底什么是红色文化?
  特邀嘉宾苏成玉说,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精神形态和承载它们的革命遗址、革命遗物、革命事件等物质形态的总和。举个例子说,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仁”“义”“忠”“孝”、道家的“无为而治”、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虽然都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地方,但不能算作红色文化。而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焦裕禄精神”“铁人王进喜精神”,以及我市渤海革命老区的“老渤海精神”、滨州人的“新滨州精神”等都属于红色文化。承载它们的井冈山遗址、延安遗址、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以及焦裕禄坐过的“破椅子”、铁人王进喜用过的“铁钻钳”也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来源,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为实现复兴之梦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分为两部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革命先烈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以及一些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旧址、遗址等;非物质文化是以上这些人、事、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的统称。”市政协委员杨君华说,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财富的主色调。中国人的红色情结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所以有人把红色称为“国旗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红色更是被称为“中国红”。
  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吉祥之色,所以每逢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红色还代表着成功与荣耀,表彰证书是红色的,劳模佩戴的花也是大红色。最重要的是,红色还代表着革命。马克思早年被问及“最喜爱的颜色”时,明确回答“红色”。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其标志颜色是红色。中国革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革命的一部分,主色调也是红色的。正是基于此,杨君华委员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打天下的光辉历程中,才把组建的第一支军队命名为红军,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为红色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为红色政权等。红色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色调,其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也被统称为红色文化。
 【我市现状】“国学热”升温,但仍有很多年轻人更青睐于流行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各种流行文化的爆炸式发展,很多年轻人对红色文化表现出漠然的态度,甚至有的人觉得红色文化落伍了,远没有流行文化更有吸引力。
  对于这一现象,市政协委员王新说,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目前我国网民数量达7.51亿,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政网、群众团体网等在引领正能量、播撒红色基因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网络世界中一直杂音不断,如前段时间对岳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进行诋毁,以及网络上的一些低俗的段子、庸俗的图片视频等都是冲击红色文化传承的杂音、负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各种思潮大量涌入我国。杨君华委员认为,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传承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上出现过度追求物质生活等现象,导致了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当然,生活中也充满着正能量。市政协委员单丽君一直从事妇女儿童工作,最近她发现,受热播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我市也出现“诗词热”“国学热”。年轻的妈妈带孩子逛商场时,特别喜欢给孩子买诗词类的书籍;很多学生家长经常在朋友圈晒孩子们背诵诗词的视频;不少女性朋友热衷于参加朗诵培训、国学培训班等。如果说中国诗词像一股清泉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那么红色文化便像是一股急流,震撼着人们的灵魂,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单丽君委员希望大家能像喜欢中国诗词那样推崇红色文化,在社会上形成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热潮。
 【存在问题】挖掘、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感人事迹被尘封在历史记忆深处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红色文化都是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支柱。滨州作为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域,有着长期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更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我市在挖掘、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红色文化开发较晚且发展缓慢,特别是在资源的挖掘和文化的宣传上力度不够。”单丽君委员对此深有感触。同样是革命老区,临沂在挖掘、打造“沂蒙精神”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并列为革命传统教育素材。“沂蒙红嫂”作为“沂蒙精神”的一面旗帜,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我们的渤海老区,同样有很多妇女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却没有被挖掘出来、宣传出去。比如,大参军运动中,模范媳妇尹洪英把家中一切重担全部扛下来,让丈夫安心在前方杀敌立功。尹洪英的义举,对动员参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渤海区党委、军区授予尹洪英“拥军模范”光荣称号。在尹洪英的带动下,渤海区涌现出一大批父送子、娘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事迹。惠民何坊乡的妇女刘氏,收养了“女八路”几个月大的孩子,视若亲生。被发现后,要求交出孩子,刘氏在痛苦考虑后,毅然交出了自己刚刚出生三个月的孙子。日本人的刺刀狠狠扎在自己孙子身上,刘氏在敌人离去后,掩埋了孙子的尸体,坚强地抚养着抗日军人的后代。单丽君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事迹并不亚于‘沂蒙红嫂’,却被尘封在历史的记忆深处,不为人所知。”
  市政协委员王新对此也感同身受:“滨州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标识和标牌并不突出,更缺少标志性建筑。红色文化建设力度和推广广度均不足,大的主流网站上有关老渤海精神的宣传内容很少,互联网收录的相关信息量也不多,确实还需要从挖掘和宣传上下大功夫。”
  “在挖掘、宣传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欠缺。”杨君华说,在淮海战役中,我们渤海区作为大后方,在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动员群众捐粮捐物。组织支前队,用独轮车推着往战斗前线送粮食的场景,听老人说是非常壮观的,但是电影《车轮滚滚》讲述的却是胶东地区送粮支前的故事;渤海区的“民兵英雄”“特等爆炸大王”陈宝风研制出了“二起雷”,曾是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恨之入骨的人,他的很多事迹在电影《地雷战》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很多滨州市民却并不了解;女英雄吴洪英比刘胡兰早牺牲一年,她的英雄事迹也一直不为人所熟悉。
  “我市在红色文化规划方面还有所欠缺。”杨君华委员说,“如我市渤海革命纪念园不能像临沂红色教育基地一样形成规模。再就是,每年对党史研究及文物修缮的资金投入也不够,需加大投入。”
  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特邀嘉宾苏成玉认为,首先,在挖掘整理方面不全面、不深入。滨州是渤海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域,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战争年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如“爆炸大王”陈宝风、刘胡兰式的英雄吴洪英、送郎参军的模范媳妇尹洪英等,他们的英雄事迹都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然后创作成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
  其次,在红色文化的保护、保存上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目前,我市只是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对符合文物标准的红色遗址、遗物进行保护。而许多已经被破坏殆尽,原貌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已不符合文物标准的,就缺乏保护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措施。如,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清河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等,都因原建筑已荡然无存而无法作为文物加以保护。很多反映滨州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影片、小说、剧本、书画作品等,也缺乏完善的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
  第三,在传承、传播上,还存在形式单调陈旧、缺乏创新等问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丰富和发展,传统的“你唱我听”“你演我看”“你出版我购买”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层次、多群体的需求。前几年,我市创作了真实反映渤海老区革命事迹的现代京剧《红荆花》,在内容和艺术水平上都受到业内人士一致赞誉,但上演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没有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苏成玉认为,这并不是因为内容过时,也不是表演水平不够,而是表现形式不对青少年的“口味”。
 【委员支招】红色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是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密切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挖掘、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让滨州红色文化蓬勃发展,让每个人从中汲取到充足的精神力量?
  杨君华委员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她建议,一是红色文化进校园。在校园中张贴宣传栏,宣传英雄故事。课余时间要求孩子们阅读红色文化图书,并通过朗诵会、故事会、唱红歌等形式,让孩子知道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热血沸腾、英雄辈出。二是红色文化进机关。结合下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把红色文化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红色文化进社区。在社区设立宣传栏,对红色文化、历史英雄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在社区举行红色文化文艺活动,形成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
  红色文化的推广离不开宣传。王新委员建议,建设宣传我市红色文化的官方网站,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用好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利用秒拍、微视频、H5页面、动漫等形式,创造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更聚人心。还要与创意文化相结合,赋予红色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多设计一些符合老渤海革命精神的标志性建筑,让英雄人物雕塑随处可见,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单丽君委员认为,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首先要做好红色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不断地寻找新线索、挖掘新内涵、丰富新内容。普查工作复杂又艰辛,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更需要专业人士。了解革命战争年代故事的人越来越少,她希望,有关部门抓紧时间对已有线索进行发掘和保护,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充分挖掘其深层内涵,组织编写成红色文化丛书。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单丽君委员还建议,红色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现在的孩子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糖罐”里,他们不了解革命年代艰苦的斗争环境。家长要多给孩子讲红色故事,经常带孩子参加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阅览革命战争题材的书籍等,在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特邀嘉宾苏成玉说,今年市文广新局和党史部门联合起草了《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市文广新局将以《条例》的公布实施为契机,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努力在全市营造关注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依据《条例》所赋予的职责,组织开展好红色文化遗产的普查、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单位的确定公布及保护方案的制订落实等工作。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集中创作一批反映滨州革命历史的文艺作品,围绕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好宣传纪念活动。联合党史部门,进一步做好滨州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联合教育、旅游部门搞好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滨州一日游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滨州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