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王光磊 通讯员 罗春婷
最近这一年,南王村当家人张洪军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了。
在张洪军一班人带领下,惠民县胡集镇南王村香菇产业焕发了第二春,把村民脖子“压弯”的“省级贫困村”帽子终于甩掉了,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惠民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中,作为党委书记突破项目,胡集镇计划用两年时间,全面攻坚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村。对于像南王村这样有一定产业基础、种植经验的落后村,该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帮扶村“两委”领办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该镇已初步探索出五种以党建促增收的模式。
树起以党建促脱贫,增加集体收入的样板
早在1998年,南王村就开始规模化种植香菇,鼎盛时村里百十户建起了100多个大棚,与四邻八乡比村民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然而,由于品种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香菇收入逐年下降,大棚数量骤降至5个,到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镇平均数的一半。
看着曾经在香菇种植市场上春风得意的南王村一下没落成省级贫困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军坐不住了。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2015年,张洪军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去淄博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习了整整10天。“真的看到咱落后了!”张洪军感叹道。七河公司采用韩式大棚模式,管理技术先进、香菇品种优质,关键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香菇,产量一年能顶南王村四年还多。
在张洪军的积极推动下,南王村整合全村50户,成立了神州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并与七河公司确定了合作关系。后者为合作社提供必要的、关键时期的技术指导以及质量合格的菌棒菌种。
2016年7月,南王村利用扶贫资金60万元建设了6个韩式示范大棚,并于当年9月投用。据介绍,每个大棚每年可产鲜香菇5万斤,年纯收入可达2万元,6个大棚年收益12万元。如今,南王村盛产香菇的名气又打出来了,每天下午东营、高青、淄博的老客户都会过来收购。
张洪军介绍,合作社每年利润的70%用于社员分红,剩下30%作为村集体收入。合作社还优先雇佣村里贫困户26人轮流务工,干的都是轻便的菌棒注水、大棚通风、香菇采摘等活计。截至目前,提供用工890余人次,预计今年全村贫困人口务工收入实现4万余元。
如今,南王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一举成为全镇以党建促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样板。相信今年新建的三个大棚投用后,邻近滨惠大道的南王村明天会更好。
初步摸索出五种以党建促增收模式
据胡集镇党委组织委员武建强介绍,目前全镇100个村中有32个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68个村在3万元以下,这其中39个村是空壳村。“空壳村的村支书买枝笔办公都得自掏腰包。”
武建强掰着手指头,向记者梳理了胡集镇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目前已初步摸索出五种以党建促增收模式。
村“两委”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2+100”合作模式,即通过胡集、陈集两处为农服务中心带动100个专业合作社发展,搭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南王村就是其中代表。
引入净水机合作项目。净水机公司免费给村里安装净水机,前5年给予村集体充值水费金额的25%;村集体投资3000元安装的,前5年给予村集体充值水费金额的35%。自第6年开始所有水费收入50%归村集体所有。仅这一项,预计平均每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500元,可率先实现全镇所有空壳村破零。
发展优质麦种植。各村种植优质小麦“师栾02-1”,滨州中裕统一免费供种,以高于当地普通麦开秤价格10%统一收购,同时以20元/亩和交售1斤订单优质麦给予0.02元的费用补贴村集体。今年胡集镇将可实现村集体增收40万元。
开展土地流转。胡集镇将镇域经济划分为南北两条战线,北边以滨惠大道为轴心,规划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产业园,目前东董、林家村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南边以220国道为轴心,依托惠民县高效经济区,通过合村并居流转土地,探索集体群众双增收新模式。全镇明年争取实现流转2万亩。
上马光伏发电项目。胡集镇在全县率先试点,建设全县首个“光伏镇”。目前南王、河北王村与青岛博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广户用光伏项目。每户收益600元/年,仅此一项村集体可增收万余元。
以“一村一策”思路打造村集体增收“明星村”
胡集镇按照“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打造出数个颇有代表性的“明星村”。
服务创收型——东赵村。东赵村目前是胡集镇规模最大的韭菜种植基地。据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洪勇介绍,全村80%的农户种植韭菜,全村共有韭菜大棚712个,其中集中连片成规模的达600个。2011年,东赵村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通过为菜农提供服务,集体增收6万余元。
资产经营型—王肖村。该村发挥临近滨州市驾考中心和惠民县高效经济区的区位优势,多方筹资开发建设了驾考服务中心,发展餐饮住宿产业,实现集体增收。
扶贫共赢型——南王村。选准香菇种植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实现了脱贫共赢良好局面。
土地流转型——林家村。发动群众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巨菌草,探索了集体群众双增收的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同步发展提供政策支撑,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题中应有之意。胡集镇加快镇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无疑是抓住了“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