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隆卫 通讯员 刘娟 报道)12月14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由2009年项目启动之初的9大类22项扩展至目前的14大类51项,人均补助经费标准从人均15元提高到人均50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314.8万份,有一半以上人群的健康档案在门诊或住院的诊疗行为中得到更新和利用。
据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旨在解决我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建立公平、可及的基本卫生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回归。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4大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慢性传染性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素养促进。
我市高度重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工作,项目实施8年以来,充分发挥了政府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兜底线作用,体现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素养不断提升。
2016年全市有30.1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受了免费健康查体,有28.1万名高血压患者、8.7万名糖尿病患者和1.49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接受了随访和免费健康查体服务,对736名肺结核患者每年进行服药督导管理,对3.73万名儿童提供了生长发育检查服务,对3.64万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了上门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健康教育以村、居为单位实现了全覆盖。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连续多年保持稳定态势。我市项目开展得到了省直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在2016年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联合组织的年度考核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省财政资金奖励。
历经数年的组织推动和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健康效益和长远效应不断显现:
促进了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全市18岁到69岁居民标准人日调味品食盐摄入量稳步下降,高血压患病率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孕产妇死亡率由2009年的19.13/10万下降到15.6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9年的4.7‰下降到2.54‰,健康效益十分显著。
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机制的建立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基层医改的双引擎,已成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财政补偿的主渠道,项目资金已经占基层机构政府投入总额的四成以上,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和保持公益性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成为“强基层”的有力支撑。
促进了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项目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正逐步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按条线分散的疾病管理模式,转变为目前以居民为中心的预防、体检、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连续服务,加快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服务模式转变,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造了条件。
有效缩小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第三方调查显示,农村居民项目知晓率、服务利用率和满意度逐年提高,2016年居民总体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发挥了对普通居民、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健康保障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政府保障民生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重要性逐年凸显。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生工程。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居民获得感,进一步做实、做精、做细项目,筑牢群众健康的“第一道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