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荆常忠 通讯员 李雅芹 马云菲 孙杰
近日,阳信县金阳街道高庵村的高洪勇来到街道综合服务大厅,为自己的朝阳农业用水卡办理充值业务。“冬灌快开始了,得做好准备,这次充值300元,我一年不用往这跑。”高洪勇说,“现在水价便宜了,一亩地下来也就17元左右,300元4亩粮田浇上个几遍足够用了。政府这事办的好,用句时髦的话,我点个赞。”高洪勇点赞的这个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2016年,阳信县抓住列入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重点县的机遇,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工程建管体制机制,科学设计水价改革方案,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逐步探索形成了“明晰水权、成本计收、精准补贴、节奖分明”的改革思路,有效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节水效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完成改革实施面积15万亩,建设信息化灌溉管理平台2处,信息化升级改造节水灌溉工程10万亩,其中5万亩在建设过程中已经达到信息化要求。
在认真贯彻农业水价改革精神的基础上,该县结合当地实际特别是群众需求,先后研究制定了全县节水灌溉三年发展整体规划、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区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等配套改革政策,为全县节水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水价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他们以金阳街道办事处5万亩市场化管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区为示范片区,探索建立了“小型化、分散式泵站提水+管道化输水+手机遥控灌溉”的工程建设模式。为加强对建成后工程的管理进行,保障工程高效运行,提供灌溉效益,该县开创性地实施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成立了阳信润阳灌溉工程服务公司,各乡镇(街道)也相继成立公司,全县逐步建立了“自主筹资、政府奖补、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权责明晰、管护到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管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6年、2017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内省定贫困村扶贫资金交由灌溉管理公司集中管理使用,按照扶贫部门要求,每年将扶贫资金的10%,采取入股分红的方式,由扶贫办分配到户,解决精准扶贫问题。每年公司将经营性收入的10%自动返还到项目村,所有返还资金全部拨付三资办统一管理。村集体获得的经营性收入,用于本村贫困户的脱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阳信县改革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金阳街道负责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更验证了这项改革带来的经济效益:自2016年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来,金阳街道朝阳灌溉工程公司实现返利共计102511.8元,60个村破解了村集体收入难题,8个省定贫困村2016年度和2017年上半年共计返利352000元,其中,731个精准扶贫户1220个贫困人口获得分红收益,合计返利454511.80元,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实现了精准扶贫。
“以前我们是35块钱一亩,现在是17块钱一亩。”近日,正在金阳街道王集西村浇灌麦苗的陈桂芝对记者说。针对农业灌溉实际情况,阳信县结合项目区群众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分划水源、按照运行成本核算的方式,对项目区农业水价进行了科学测算。同时,对项目区内供水采用“以电定水”的计量方式,计量到户,为每户配备一张IC卡,实行预付费方式,通过微信支付系统可以充值,实现了远程遥控自动供电,拔卡断电,卡内充值后系统按分钟自动扣费。这套模式较好的体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快、灵”的特点(小即控制面积少,快即方便快捷,灵即操作简便),以其控制灌溉面积少、灌溉周期短、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每年县财政预算列支20万元的补贴资金,按照定额用水量进行补贴0.06元/立方米。补贴资金由县水利局设专账进行统一管理,并接受其他部门的监督,优先用于工程维护,剩余部分按照用水户灌溉面积返补各户。”阳信县水利局负责人说。建立节水奖补机制,扩大节水成果。该县设立专账,通过申请政府补贴、水资源费累进加价收入、水权转让收入及接受社会资助等方式设立农业节水奖励基金,县级财政每年从水资源费累进加价收入中暂列支1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奖励资金可直接用于工程维护或按照用水量奖给各用水户。各用水户灌溉亩数、用水量、缴费、补贴、奖励等情况全部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