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丛泽智:只要作品对社会有用就心满意足了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炜 通讯员 胡德民
  12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中,来自滨州的画家丛泽智,把自己精心创作的三幅作品《寒梅傲雪》《迎新春》《亦有所思》当场捐献了出来。丛泽智成为《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组特约画家,获评央视戏曲频道、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广播艺术团联合颁发的“国粹文化传播使者”。
  12月18日,在滨城区三河湖镇丛家村,刚从北京回来的丛泽智向记者展示了“国粹文化传播使者”奖牌。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会长,丛泽智虽然经常参加央视的节目,但这个奖更让他觉得快乐——他的工作对社会有益。
  小学时“照搬”课本插图,右手伤残仍不改初衷
  1973年,丛泽智出生在一个“木工世家”。受父亲的熏陶,丛泽智自幼喜欢画画。上小学时,别的小朋友是把纸覆盖到插图上描摹,丛泽智却把纸放到一边比照着画,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把插图“照搬”下来。
  由于家庭困难,丛泽智上完初中就在家做木工。16岁开始,他就为家具画图。慢慢地,他的绘画技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后来经过别人介绍,丛泽智认识了我市著名画家张志斌。张志斌非常欣赏丛泽智的才华,鼓励他寻名师继续深造。
  然而就在这节骨眼上,丛泽智遭受了一场意外。1992年,他在做木工活时,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被电锯锯掉了一半,小拇指也锯去一截。对于志在作画的丛泽智来说,这个打击无异于毁灭性的。“那段时间,我死的心都有了。”丛泽智回忆说。
  在家人、朋友鼓励下,丛泽智慢慢从伤痛中走出来,尝试用残余的拇指配合中指作画。生意不忙的时候,他一画就是一个通宵,妻子心疼他但劝不住他,就搬来老父亲,丛泽智嘴上答应父亲早休息,但父亲一走他又拿起画笔。
  1993年,通过朋友介绍,丛泽智来到北京,先由范曾、康宁指点,后拜任鉴易为师,学习了四年。“向范曾老师学了线条的运用,向任鉴易老师学了人物创作。”丛泽智说。2000年,他又去山东省美协深造,继续学习人物画创作。
   市面流通作品不到500幅,200多幅属于捐献
  2000年开始,丛泽智开始独立创作,以唐朝之前的古装人物为主,《老子出关》《钟馗》是他的拿手作品。
  “画古代人物,取材于古代内容的画册和古典名著的人物画插图。”丛泽智说。他认为,人物画创作必须把自己的精神和血脉投射其中,这样的人物画才有独创性,也才能“从画上走下来”。
  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丛泽智书法作品润格是每平方尺不低于1500美元,绘画每平方尺不低于1800美元。但对这些,丛泽智并不十分看重。在他看来,一幅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社会有用、对群众有益。“只要有需要,哪怕我的作品一公尺值一百万元,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捐出去。”
  2010年,三河湖镇第一小学开展美术培训,邀请丛泽智担任美术教师,丛泽智欣然应允,不仅免费教十几名学生画了半年素描,还为学校捐赠了十几幅作品。2012年,三河湖景区项目启动时,丛泽智又捐出了七八幅作品。
  目前,丛泽智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北京,保持着每个月作品三四幅的创作量。对于作品的出售流通,丛泽智非常谨慎,但对于捐献又十分大方。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作品不超过500幅,200多幅是他捐献的,价值超过200万元。这200多幅作品中,很多是捐献给了贫困户。“作画如做人,用善良的心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只要我的作品对社会有用,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位身材高大画家的神情,一如他的古装人物画,平静淡然而又满含智慧。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