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最大“动能”
——就人才工作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王亨波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丁春贵
  人才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相对于资金、土地等,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更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人才聚集度,自2016年至今,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8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个项目入选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全市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达497人,人才质量和数量均取得突破,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近日,就如何更多的引进契合滨州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如何有效发挥人才作用,释放更多“人才红利”等,记者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王亨波进行了采访。
  提高人才引进契合度、政策激励准确度
  记者:新形势下人才工作与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对应措施是什么?
  王亨波: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硬件环境等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制定《“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渤海英才﹒海纳工程”,党管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多项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当前人才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人才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以学历为主,目前随着人才结构的变化,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对社会的贡献程度等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因素;人才引进主体也更加多元化,由以往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引进模式,逐渐变为党委、政府搭桥,企业等用人主体和社会力量与人才对接。
  对此,为更好引进人才,也让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我市主要做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人才引进契合度。围绕全市产业规划,每年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一批重点企业,作为高层次人才载体进行培育指导。围绕推进“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集聚人才,使引进人才都能“为我所用”。二是提高政策激励准确度。出台了“人才新政40条”,整合1亿元支持人才工作,设立专门的编制“蓄水池”,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三是提高人才服务的含金量。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高层次人才健康查体、休假等制度,邀请高层次人才参加市级重大活动,开通“绿色通道”,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鼓励支持企业走市场化引才路
  记者:党的十九大对加强人才工作释放了哪些信号,如何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王亨波:党的十九大给我们释放了更加重视人才的信号。一是在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与人才密切相关,特别是前三大战略与人才直接相关。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大年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学习他秉持科技报国理念,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的精神。三是十九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再次重申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作为滨州来讲,还存在教育卫生资源缺乏、配套水平较差等劣势。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聚集各种吸引人才的要素,打造更加适合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我市充分发挥企业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创新引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涌现出很多创新引进人才的案例。例如,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柔性引进的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熊天英,不仅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为公司培养了一支表面工程与金属腐蚀防护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和研发制造团队。这个团队研发成功了冷启动力喷涂装置、复合型抛丸器流丸管等新产品4项,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各1项,新申请3项国际PCT专利。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突出市场化运作,引进培育一批层次高、实力强的中介结构和猎头公司,鼓励支持企业走市场化引才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离岸研发中心,就地吸纳高层次人才和高端技术资源。
  实施人才发展“六项工程”
  记者:如何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高端人才“才尽其用”,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如何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王亨波:只有充分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潜能”,发挥创新创造的“动能”,用好用活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实现加快发展、超越发展。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运用市场机制招才引智。例如,西王集团与中科院的合作,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以10项核心技术入股西王特钢,同意给予西王特钢许可技术的10年许可使用权,合同期满后免费使用许可技术。西王特钢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增发1亿股,其中49%的股份给予25名核心技术人才,通过股权激励,最大限度发挥研究所和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双方还共建技术中心,共同培养优秀人才,为全市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成功范例。
  对外引才和培养本土人才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我们的事业更多的还要依靠本土人才来长期支撑。我市实施党政人才能力作风提升、企业管理人才培育、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乡村之星示范带动、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六项工程”,分别制定了培养目标和推进措施。比如在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实施企业家“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行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围绕杰出贡献企业家、创新型创业人才、初始创业人才三个层次进行梯次培养。去年以来,举办了高成长型企业人才培训班、创新型企业家培训班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组建了首批“滨州市创业导师团”,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整合各类市级人才评选工程,建立了“渤海英才•N十佳”评选制度,定期评选“十佳滨州首席技师”“十佳滨州创业明星”等优秀人才,并给予补贴,提升本土人才的荣誉感、责任感。目前,全市管理期内市级优秀人才248人,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小康滨州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