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明确新时代水利发展路线图时间表
滨州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孙文杰 通讯员 李栋 荆振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水利摆在了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首位,进一步凸显了水利的重要战略地位。我市水利事业发展与时俱进,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不断地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转变治水兴水管水思路,全市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以水利会战为抓手,全市调水、蓄水、供水、节水、防汛抗旱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水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2017年12月20日,全省农村水利观摩会议在我市召开,在阳信县金阳街道智慧节水灌溉观摩现场,记者看到,农民只需用手机轻松遥控,哗哗的流水就能流入田地。
  让广大农民告别靠天吃饭,为全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水利工作的头等要事。我市持续提升农田灌排能力,探索改进服务方式,累计完成投资112.8亿元,完工工程6517项,农田灌溉工程体系基本建成。据统计,全市累计疏浚河道、沟渠6500公里,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1万亩,新增“四位一体”标准化方田145.4万亩。
  我市全面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调水、蓄水、供水、防汛抗旱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建成了引黄灌区13处,设计饮水能力466立方米/秒;持续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76亿元,实现了长江水和当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建成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平原水库28座,河道建闸蓄水工程98处,一次性蓄水能力达10亿立方米;全市千吨万人规模化集中供水率达92%,居全省前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2%。建成了具备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的市级城乡供水水质检测中心。狠抓防汛抗旱,连续多年实现了“无一河道溃堤、无一水库垮坝、无一人死亡”的防汛抢险目标。
  我市生态水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着力打造了人水和谐的水系生态环境。目前,我市以“四环五海”工程为亮点的城市水体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居黄河流域各城市之首,全市国家水利风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2015年以来,狠抓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累计完成重点任务100项,建成亮点示范项目12项,成效显著;重点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城区水系沉沙池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清水入河、入湖、入城”的建设管理目标;北环河、南环河、西沙河、新立河、张肖堂干渠等城区河道治理工程相继完成,城区水系持续改善。小开河湿地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21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严格开展“清河行动”,累计排查清理违法事项2620处。全市社会用水效率全面提升,2014年被正式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我市以破解水利改革发展的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快推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河长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水市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水利工作职能定位从管工程管建设向管资源抓服务方向的转变;用水方式从粗放用水向集约节约用水方向的转变,用水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方向的转变;工程建设从单纯治水工程向系统治理方向的转变;投资渠道从主要靠财政投资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的转变,催生了水利发展强劲动力。
  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站在新高度、用新思路谋划水利改革发展新蓝图
  市水利局局长刘春国表示,全市水利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为核心,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为人民群众服务还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水利工作将突出五方面工作。一是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二是紧紧围绕着国家节水行动,不断提升社会节水水平。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三是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循环通畅、蓄泄兼筹的水系连通体系,增加水环境容量,改善水安全状况。四是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各项水利改革与管理。着力破解制约水利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五是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增强水利服务民生能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事需求。
  围绕解决水资源严重缺乏、历史性欠账较多等实际问题,我市将着力构建起“八大”水利基础网络。即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蓄水工程,打造可靠的供水保障网络;扎实推进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和病险水闸改造,打造安全的防洪除涝网络;加快推进缺水旱地治理和“旱能浇、涝能排”方田建设,打造完善的农田灌排网络;全力推进节水灌溉和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建设管理,打造现代化的田间节水网络;以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全覆盖为目标,提升供水水质,打造标准规范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络;重点实施一批河道、水库、灌区人工湿地和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美丽的生态水系网络;推进“三位一体”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水利队伍,打造健全的农村水利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全市的智慧水利管理网络。
   列出清晰路线图、时间表,起好新征程第一步
  刘春国介绍,到2020年,全市一次性蓄水能力将突破11亿立方米,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5%以上;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重要河段达到50年一遇;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520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8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6;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全市水土保持治理率达到95%,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城乡主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漏斗区面积大幅度缩小,浅层地下水全部压减,深层地下水压减50%;平均年份用水总量控制在16.2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比2015年下降10%;健全完善与水利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水利执法、监督和保障体系,探索完善水权水市场,加快推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工程监管体系改革、农田水利管护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
  新的征程就要起好第一步,2018年全市水利工作将突出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供水保障,完成年度饮水安全项目资金1.2亿元;时刻紧盯水质提升,做好农村直饮水试点;做好高效节水灌溉普查,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逐步解决27万亩土地“靠天吃饭”问题;加强灌区建设和调水计划管理;采取措施加大雨洪水资源利用。二是突出抓好节水工作,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2万亩;深化水资源费改税改革,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大力发展中水回用,力争年底前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3%;探索开展区域水价改革,统筹管理好水资源,严格地下水管理;加大节水宣传力度,营造节水氛围。三是突出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落实河长制,落实好河长巡河和长效管护模式;实施好城区水系生态提升工程,利用PPP模式投资1.7亿元;进一步明确入河排污口,与环保等部门严查、严管入河排污口,提升水功能区达标率;四是突出抓好防灾减灾,完成徒骇河廿里堡闸主体工程;完成骨干沟渠清淤856.3万立方米,完成方田建设1.3万亩,逐步改善薄弱环节;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技术责任制、抢险队伍责任制、群众队伍责任制、号料责任制、设备装备责任制;持续开展智慧水利建设,实现防汛指挥智能化;制订好抗旱预案,进一步提升调度水平;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