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垃圾坑治理后成扮靓村庄的“明珠”。 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 后三村种植的绿色无公害黄瓜具有美容功效。 确保党建信息化平台健康运行。 村村都有规整的文化广场。 焦桥镇的无抗生素鸡蛋在综合创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打入大城市市场。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名片”。 村民乐享惬意时光。 村庄里,有着浓郁农耕民俗文化的小景随处可见。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炜 田中岳 通讯员 李鹏
“俺门前这里原来是个垃圾坑,去年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把它整理成了干净的水塘,修上连心桥,旁边的小广场也焕然一新,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公园差。”邹平县焦桥镇后三村村民曲学峰逢人便说。
近两年,焦桥镇依托“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和省财政厅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步向前。
“五区共建”的“焦桥示范”
焦桥镇结合自身实际,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五区共建”的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焦桥示范”成为全市诸多乡镇街道学习观摩的亮点,同时多次承接市县两级林水会战现场观摩会。
“五区共建”,就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树立村级班子威信,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打造基层建设的“先行区”;做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的“样板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探索增收渠道,打造村级增收的“试验区”,让美丽乡村建得好,留得住;推广现代农业理念,做好传统农业文章,建好现代农业的“示范区”;积极发掘各村历史文化背景,把美丽乡村作为宣传乡风文明的主阵地,把项目区变成乡村文明的“引领区”。
美丽乡村以点带面,特色产品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7年,焦桥镇按照“抓点、带线、促面”的要求,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5月底成功申请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后三村。项目区结合大棚种植业,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区。结合西侧紧邻的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打造饱含“乡亲、乡情、乡愁”的特色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切实增加村级收入。该项目共投资500余万元,省财政100万元,镇村自筹400余万元。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镇力促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后三村有种植蔬菜大棚的传统优势,目前种植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共有390个,2002年注册的“绿春元”无公害黄瓜早就出了名。借助这一优势,焦桥镇为该村免费装上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还种上了新品种黄瓜。据了解,后三村的“美容黄瓜”比普通黄瓜含有更多的黄瓜酶,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达到润肤美容的效果。目前,焦桥镇综合创业服务中心正积极与各地化妆品企业和高档餐厅进行对接,后续还计划与休闲采摘相结合,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焦桥镇很早以前就有大规模养殖禽类的传统,近两年,该镇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的方式生产无抗(生素)鸡蛋,促使传统养殖转型升级。目前无抗(生素)蛋鸡存栏46万只,该镇在综合创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通过网络销售的方式将鸡蛋打入各大城市市场,日销无抗生素鸡蛋10余吨,仅此一项就可让养殖户增收500余万元。
村民对“乡村连片治理”热情高涨
该镇美丽乡村建设另一个“主阵地”,是位于北部的省级“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片区,此项目涉及东直村、西直村、刘桥村、小杜村、张官村共5个行政村,总投资700余万元,其中申请“乡村连片治理”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省、市400万元,县级资金100万元,镇财政130万元,村级筹资70余万元。
2016年,焦桥镇10个村庄实施了“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受益群众7797人。看到连片治理项目给村里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善,村民对美丽乡村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新开展的工程积极性格外高。
两年内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焦桥镇制定出台了鼓励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543”奖补政策,从2017年开始实施,镇财政按照各村投入资金50%、40%、30%的比例进行奖补,引导激励各村抢先机、争主动、快推进,争取早日建成美丽乡村升级版。目前,该镇已有10个村自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预计两年内焦桥镇将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焦桥镇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掘,如焦桥袁紫兰是清末的传奇家族,2017年4月份,“丁酉年山东袁氏恳亲祭祖大典”在焦桥镇东平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袁氏宗亲参加了这次活动,这让东平村在全国袁氏宗亲中声名鹊起。目前,东平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已围绕袁氏故居、春晖堂等袁氏历史文化资源做出了整体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