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刘飞鹏 王茜茜
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寒冬时节,那些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否有足够的过冬物资?他们的身体状况能否抗得住刺骨的寒风?为了保护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启动全天候巡查机制,开展地毯式搜索,今冬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3人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的救助对象,主要包括流落街头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临时遇到困难的人员,旨在确保他们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启动后,市救助管理站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并启动了全天候巡查机制,开展地毯式搜寻。截至目前,今冬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3人,其中街面主动救助16人,护送返乡37人,发放棉衣33套、棉被25条,有效保障了街头临时遇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切实履行了救助工作“兜底线,救急难”的使命。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救助管理站制订“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救助活动领导小组,按照救助管理工作规程的要求,从街面巡查到站内接待,从后勤保障到安全防范等方面,严格按照规程实施救助,切实提高救助效率,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对上街救助或护送来站的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老年痴呆等人员,按“先救助、后甄别”的原则实施保护性救助,做到发现一个,救助一个,保护一个。对精神病人和危重病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及时就近送往定点医院。
通过紧织密网和部门联动,兜住底线保民生。市救助管理站用好市、县、乡、村四级救助网络,加强与各县区、乡镇联系,畅通人员身份核查、联合救助渠道;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交通部门的沟通协调。自活动开展以来,已与公安联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人,为5名受助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为11名受助人员开具乘车凭证;2017年12月25日,市救助管理站联合滨州和鑫实业开展“温暖回家路”公益活动,吸纳社会公益力量开展救助管理工作。
在分类施救和精准救助的基础上,今年的专项行动有一系列创新
在巡查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曾多次遇到不愿接受救助的情况。在1月22日下雪当天,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位疑似流浪人员的老大爷披雪前行。他背着两个包,拄着一根拐杖,低着头走路,步履艰难。询问得知,老人是惠民县麻店镇人,已离家多年,这次是从沾化坐车来到滨州市区,准备步行到滨州汽车总站乘车。工作人员劝老人上救助车,送他去汽车站,被老人拒绝。之后,工作人员要送给他救助棉衣,也被拒绝。劝说了十多分钟后,老人依然不接受救助,独自离开了。
救助工作秉承“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经过劝导仍不愿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工作人员只好为其提供必要的御寒物品和详细的求助方式,并将其信息录入档案,实施精准救助,确保严寒天气下能够及时联系到。
在分类施救和精准救助的基础上,今年的专项行动有了一系列创新。制定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在接收气象灾害预警后,第一时间启动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地方媒体等平台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与全国、全省新闻媒体和志愿者联系,让寻亲的“触角”遍及全国;积极协调联通公司,在全市范围发送公益短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加强对全市桥梁、涵洞、车站、荒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鼓励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并提供露宿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线索,提升了救助成功率;建立救助管理微信工作群,巡查人员每天将巡查照片及时上传到工作群,站内安排专人进行整理归档,对不愿来站的人员,形成精准定位的重点关注对象“巡视点位图”,提高了救助管理痕迹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