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猛猛 通讯员 李健生
“当前滨州老龄化形势很严峻,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同时缺乏一个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健康滨州建设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缺乏知名专家支持。”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
“公立医院内涵建设急需强化。”
“高水平临床专科严重缺乏。”
……
日前,在推进健康滨州和临床专科建设建言献策座谈会上,健康滨州快速推进的成果一一呈现,当滨州的短板和不足一条条陈列在面前时,17位在京滨州籍医学专家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此次参加座谈会的王洪田、黎功、孙文兵、张修礼、李田昌、孙晓刚、苏雷、田华、陈兆军、董峰、王树贤、刘丽华、李东宝、吴健雄、王强、王树峰、田同德等专家都是“滨州老乡”,他们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305医院、积水潭医院等知名医院,都是国际、国内知名专家。
对于健康滨州建设,专家们感触比较深的是:当前滨州医疗基础设施规模扩展迅速却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名医造成没有全国知名的特色专科,医院科主任管理水平较低,群众对本地医院医疗水平缺乏信任,做好短期和长远规划很有必要。
滨州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关键在于引入专业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
未来医养结合应该如何去做?应邀出席的外地籍专家张丝佳介绍了浙江西店的医养结合规划模式,他们与德国一家养老康复集团合作,开展“医养康保住”合一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针对滨州的医养结合发展状况,张丝佳建议,硬件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人才。医养结合可以先从康复入手,占领“名医高地”,让名医带动名科,抓好医、护、康,长远上抓好医学教育、医学培训、医学研究。做好每步的规划,一步步推进。
专家王洪田和王树贤也都提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滨州人的养老意识相对比较落后,大家都不想去养老院。同时,医学人才非常关键,一个医学人才就能带动一个大科室,滨州现在缺少名医,因此要加大培养力度。
王树贤举了一个例子,他所在的医院接收从滨州来看病的患者,医疗费用每年超过1000万元。因此解决“医养结合”的问题,不在于硬件怎么样,更关键的是能否引入专业的医疗团队和管理团队,解决人才匮乏的瓶颈。
专家建议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进行强强联合,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对于健康滨州建设和市人民医院、滨医附院、市中心医院存在的瓶颈和解决思路,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和滨州实际都发表了意见,并在人才问题、医院管理、医生专业扎实度、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专家王洪田提出建议:一是人才战略,必须重视、培养、储备、投资人才,拿他所从事的耳鼻喉科来说,滨州市耳鼻喉医生不足150人,副高以上30人,都不如301医院的一个耳鼻喉科。滨医附院耳鼻喉医生老中青年龄结构不合理,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不足,最少还需要补充15名。要吸引人才,不仅仅是高待遇,还要提供研究经费。要鼓励在职医生考研,不要阻拦。二是强强联合,滨州医学院是滨州的名片,滨州不能放弃滨州医学院。同时,滨医附院要利用好“领头羊”的优势,中心医院和人民医院要考虑怎么充分利用好滨州医学院这张“王牌”。对于缺少医生和医生成长周期太长的问题,建议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进行强强联合,考虑合并或者组建医联体。
同时,王洪田转述了未到场滨州籍专家刘玉杰、马绪臣等的建议,主要包括发挥好慈善总会公益平台滨州“发药点”作用,为贫困肿瘤患者免费送医送药;进行全民健康教育讲座;三家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密切合作,进行专业力量整合,形成滨州医学的强势学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关政策等方面。
武警总医院肿瘤科专家黎功建议,一是院级建立专科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增强院内管理MDT团队制度。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互联网医疗,开展远程会诊项目。海军总医院心内科专家李田昌认为,自己在业务专长、高层次心血管团队、高层次优质顶级学科团队、协作团队等方面能够帮助健康滨州建设,同样建议利用远程医疗和电子病历系统解决病人路途奔波的难题。
县域医院、三级医院定位要明确,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十分有必要
近年来,朝阳医院西院肝胆外科专家孙文兵经常与滨州医院进行交流,他形容自己“经常性地接触县域医院,较深刻地理解县域医院,较深度地思考县域医院”。他感觉滨州县域医院的短板就是学术学科建设难度大,学科软实力难上加难。人才、管理、学术、文化软实力不足,人才靠天吃饭、能走则走、留人机制不厚、引人机制更薄、自培养机制尚待完善,学科管理是薄弱环节,科主任管理水平不太够,学术容易被忽略,对策是面上抓基层、基层抓学科让县医院变强,大医院合理的“闲”,通过评选滨州市领先学科抓龙头学科,同时要定期进行学科评估,并抓好科主任管理水平和青年医师综合培养,让县域医院进入良性成长轨道。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张修礼表示,滨州的健康水平在省内还不太冒尖,烟台、临沂和聊城的地区医院发展都很快,滨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有短期的计划和目标。“走出去、引进来”见效相对快,建议滨州把专家请进来,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短期内应该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阜外医院心外科专家孙晓刚言简意赅,通过自我的成长经历提出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他说,第一是建立准入制度,科室应设置科学的年青医生准入制度,各级大夫也要有全面的培养制度,制度要保证所有科室有轮转;第二是严格考核制度,医院应告诉医生所有的量化指标,让医生清楚自我定位;第三是要有非常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医院手术的低死亡率。
解放军总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刘丽华建议,滨州的医院应广泛组织培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并将成果应用于滨州医院的管理建设中,促进医院管理向国内一流行列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效益。
建议滨州医院在技术“无人区”、“交界区”求突破,并将滨州在京医疗团打造成一个整体品牌
解放军305医院超声科专家王树贤认为,滨州医院发展的难点在于医护人员专业不扎实,因此应加强学习。他建议:一是科主任既要专,知识面又要全,应让科主任先进行轮岗培训后再定科;二是不要以学历来评估一个医生的水平,医生的个人能力非常重要;三是每家医院都应培养几位从头到脚都能做检查的专业超声科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院骨科专家陈兆军表示,感觉滨州老家的内涵建设、知名度、对外交流都比较弱,医院扩展的很大但人才缺乏,建议医生扎根基层,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让病人少去外地就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董峰建议,对医生进行专题培训,让他们掌握简便的中医特色疗法,开设特色专科,增加院内制剂,做好医院宣传工作。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专家王树峰认为,医院要发展,一定要在技术的“无人区”、“交界区”求突破;在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加快放开民营医疗;同时建议将滨州在京医疗团打造成一个品牌,发挥整体效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吴健雄说,作为医院临床科室主任,业务一定得过硬,同时定位很重要,各级管理要规范,要做好自我评估和考核,还要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地培养人才。
北京医院骨科专家王强提出建议:一是常见病治疗必须阶梯化,在综合治疗手术基础上要有专长,专科若有一项能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就会大大提升医院知名度;二是人才评价不要搞“一刀切”,这样才会带动滨州医疗技术的发展。
宣武医院胸外科专家苏雷说,鉴于滨州近年来人才流失较多,建议从培养年轻医生着手,让他们多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