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四川媳妇傅琨在滨州的第24个春节:
娘家寄来的“风味大礼包” 慰藉浓浓乡愁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婧雨
  2月15日,大年三十,家住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馨露鑫苑小区的四川媳妇傅琨,正忙着准备火锅食材。羊肉卷、冻豆腐、鱼丸、白菜,再配上一份精心调制的蘸料,这顿年夜饭可谓“红红火火”。“我春节回不了娘家,老公特别体谅我作为四川人的心情,就劝说公公婆婆把年夜饭改成了四川火锅。”傅琨边忙活边说。
  傅琨的娘家,远在距两千公里之外的四川泸州,今年是她在滨州过的第24个春节。傅琨回忆说,在娘家时,大年三十儿早上一睁眼,一家人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傅琨最拿手的就是制作调料,最喜欢吃的就是哥哥做的红烧鳝鱼和妈妈炖的白果鸡。饭点一到,饭桌上鸡、鸭、鱼、肉、青菜无比丰盛,凉菜、煎菜、热菜、汤菜、甜品一应俱全,麻辣的、糖醋的、咸鲜的、白味的应有尽有。
  1994年,傅琨来到滨州,成了一个滨州媳妇,开始了自己的北方生活。“北方的年夜饭以炸货和饺子为主,会提前炸一些藕盒、鱼,这跟四川的习俗有很大不同。”傅琨回忆说,在滨州的第一年,她就被滨州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震惊了——“我发现这边拜年通常是互相上门问候,稍一住脚,就去下一家,比较简单。在泸州,拜年都是一天去一家,每家都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从午饭吃到晚饭,两餐间隙还穿插着打牌、钓鱼、爬山之类的娱乐活动。”在她看来,南北方过年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作为外地媳妇,傅琨对家人和家乡美食的思念,每逢佳节尤为强烈。24年来,傅琨的小姨一直不间断地为她邮寄家乡的小吃。今年腊月二十八,来自家乡的新年“风味大礼包”又如期而至。风雪糕、大头菜、腊肉、香肠、黄粑……这些并不贵重的小吃,总能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唤醒她对家乡的记忆,每一口都足以慰藉她的新年情结。
  以前,除夕时只能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远在泸州的亲人问好,现在可以视频聊天,挨个跟亲人们面对面交流,方便多了。“今年春节,我还没有特别具体的安排,可能跟家人看看电影、逛逛书店,带上相机出去转转,拍点片子吧。”傅琨说。
  这些年来,傅琨不但把滨州当成了第二故乡,还主动用镜头捕捉滨州、记录滨州、宣传滨州。仅2017年一年,她拍摄的宣传滨州题材的照片就有数十组,并被市里及全国多家媒体转载。
  一幅幅精彩的照片,定格了傅琨眼中的滨州,也浓缩了这个四川媳妇对滨州的深厚感情。一年又一年,她已然从初入滨州的外来媳妇,变成了滨州故事的发现者、记录者、讲述者。如今的她,正用快门为滨州留下精彩的注解。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