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一中数学教师高天祥任教32年来,教学质量突出,先后多次拒绝外校优越条件,坚守岗位,赢得学生和家长认可
“进了高老师的班,孩子上大学等于入了保险库”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郭向春 通讯员 门连进
在无棣县第一中学,有一位德州籍老师,他每上完一节课,就要喝掉一整杯的草药汤水,无棣的万千学子把他看作亲人,亲切地称他为“盐碱滩上的花匠”。他就是高天祥,该校一名优秀的高三数学老师。
自1986年来无棣任教起,高天祥一干就是32年,先后荣获滨州市优秀教师、滨州市学科带头人、滨州市优质课一等奖、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同时,他还是无棣县第六届政协委员,滨州市第九、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滨州市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无棣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并于2010年被滨州市政协评为“五好政协委员”,2012年入选“山东好人榜”。
32年坚守岗位,繁重工作让其患上严重咽炎,每上完一节课就得喝一杯草药
自任教那天起,32年来,高天祥对课本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研究,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同时,他特别注重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教案上坚持用两种颜色的笔书写,黑色为初稿,红色则为上课后针对课堂环节的再设计和对教学反馈的改进。正是在这种认真的态度支撑下,高天祥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无棣县一中的教学台柱子。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无棣县一中优秀教师外流严重。在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高天祥毅然担任了三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他一上就是六年,每年每班的学生多达80余人,三个班总人数达250人之多,相当于四个班的工作量。他平均每天六节半课,由于长期劳累,患上了严重的咽炎,因此每上完一节课,就得马上回办公室喝上一杯草药,才能再去上课。
面对困难和繁重的工作,高天祥从不言苦和累,并且拒绝了外地学校多次开出的优越条件,坚守无棣一中,为无棣送走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也收获了同事们的敬佩和学生们的“真爱”,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草药师”。
2017年高考,高天祥所执教的高三10班和11班87名学生,一本上线率为95.4%;2016年高考,他执教的高三1班和21班103名学生,一本上线率为84.5%。对于这样的教学成绩,学生家长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得最为贴切:“进了高老师的班,孩子上大学就等于入了保险库。”
32年坚持睡前做一小时高考新题型,20多年带出徒弟40多人
在高天祥的工作案头和书房里,精心摆放着的多件老款手机充电器尤为引人注意。对此,高天祥笑着说:“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警世钟,它们时刻提醒我,要及时积蓄能量,时刻传递能量,在最需要的时刻和地方永不掉链子,永不褪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高天祥每年个人自费订阅的相关教学和科研书籍报刊达百余种。每晚临睡前,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坚持做一个小时的高考数学新题型,32年雷打不动。家人埋怨他,觉得他浪费时间。他却说,这样做是为了维持思维活跃,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在记者看来,能把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好,就是最大的不简单,高天祥能做到32年不松懈,就值得所有教育人学习。
完成教学任务之余,高天祥始终牢记自己作为年级副组长的职责——培养骨干教师。为此,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从1997年开始,高天祥对刘刚、李春梅、张建芳、刘玉武等教学新锐进行推门听课,并在听完一节课后立即开展说课评课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从2010年开始,他还利用寒暑假将自己的教学经验精心整理印刷,义务为年轻老师提供教学设计参考蓝本。他撰写的《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兴趣》和《创设问题情境辅助学生模块建构》两篇文章,成为无棣县一中新上岗教师的必读名篇。20多年的时间,高天祥在无棣县一中带出徒弟40多人,为学校贡献了一大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名师。
如今,年过半百的高天祥不仅在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在社会舞台上也是孜孜以求。作为教育界的政协委员,他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据相关部门记载,2004年以来,高天祥围绕稳定教师队伍问题,提出的《稳定教师队伍,解决教师的两地分居》建议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被采纳;2011年,他围绕学校安全问题形成的《加强接送学生的车辆管理,确保学生途中安全》提案,被滨州市政协采纳,并被列为重点提案。2010年,在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他被评为市政协“五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