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田政 通讯员 温波 报道)今年,滨州经信工作将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0亿元,同比增长8%;实现技改投入90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突出集约集群发展,着力塑造滨州工业新形象
围绕高端铝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即:组织产业集群中长期规划的宣讲和解读;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协调成立各产业发展政府引导基金;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成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邹平县“铝谷”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成立“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开展产业集群团体标准建设和区域品牌示范区建设,2018年争取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8个;开展中小微企业“四升”工程(即个升微、微升小、小升中、中升大)。
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储备库,确保我市规模以上企业都储备至少1个重点项目。深化新旧动能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牵头有关部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五大产业集群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意见》。
抓住技改牛鼻子,加快重点产业改造升级
启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到2020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全市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力争年内实施投资过千万元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全面落实工业强基工程,组织实施一批“四基”(核心基础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重点项目。深化银企合作,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向各金融机构进行推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股票市场、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开展直接融资。
以创新为手段,建立梯度化企业创新体系
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力度,新培育省级中心10家以上,培育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实施中小企业“一企一技术”创新工程,力争新增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10家,新增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引导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各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的“智库”作用;扩大和加强与省内外重点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常态化合作和专题对接。
坚持效益质量,加快打造工业发展新实力
开展“品牌高端化”提升行动,由海航集团、山东润沃投资等基金公司牵头,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参与,成立品牌经营公司,通过收购、兼并、自创等方式,收购国内外知名品牌,创建培育打造我市自己的品牌,有效解决我市企业长期贴牌问题,提升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组织实施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申报,指导我市8家入围企业实施工业品牌培育贯标。培育出口支柱企业,实现新增备案企业200家,零突破企业23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年内市级培训企业家100人,县级培训企业家1000人,开展“十佳滨州创新型企业家”评选。
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促进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
完善和推广滨州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建立“云超市”服务模式,把滨州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无缝接入京东工业品电商平台,一站式享受低价优质工业品采购服务;建立政策法规文件汇编库,为企业提供政策文件查询支持。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培育一批区域上云标杆示范企业,力争全年上云企业突破200家,三年突破1000家。加快京东大数据中心建设,成立物联网协会,加快推进华为滨州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集数据中心、呼叫中心、智慧城市、外包服务、跨境电商、基金投资等13个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园区。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数据运用,积极推荐申报智能制造专项和试点示范项目;组织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推荐产品列入高端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立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提升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制造、新能源电池制造、光伏太阳能制造、光缆电缆制造、金融电子产业规模水平。
建立动态调整的军民融合产业重点项目库,筛选我市符合军民融合要求的产业产品,主动衔接、加大对接,培育建设一批战略规划导向清晰、产业特色明显、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推荐有条件的企业申请列入民参军技术产品推荐目录,组织企业申报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推进滨化与清华工研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项目,力争早日开工。
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模式
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各项措施;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申报中央预算内节能环保项目、省节能专项资金和省节能奖、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信贷项目等。完善全市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标准体系,组织申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组建联合体,打造建设绿色制造集成系统,力争建成5-10家绿色工厂,开发5种绿色产品,提升重点行业绿色制造水平。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博兴经济开发区、山东阳信经济开发区3家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行验收;对未进行改造或拟进行改造的7家园区,制订改造实施方案;培育1家优秀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推广2项重大清洁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创建1家工业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力争创建2家资源综合利用标杆企业。开展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示范县创建工作,建立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名库;力争3-5家企业进入省节能环保产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