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红白事办理有标准村民省钱省力省心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葛肇敏 通讯员 王晓红 王进
  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为村民办理红白事提供“全过程、一条龙”服务
  为倡树文明节俭婚丧新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始终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一项民心工作来抓。截至2016年8月,我市5414个村居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评估机制、有培训制度”的四有标准100%建立红白理事会。
  同时,我市对农村群众办理红事、白事分别确立七条标准,从天数、流程、用餐、用车,到聘礼、随礼数额等,均做到了有章可循。全市所有村居将婚丧嫁娶办事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张榜公示,严格落实,有效遏制了攀比高额彩礼和婚丧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每年为
  目前,各村(居)红白理事会均为村民办理红白事提供“全过程、一条龙”服务,让村民既省钱又省事。而在这些村(居)中,阳信县水落坡镇小刘村就是典型代表。
  小刘村投入160万元修建祠堂公墓,村民全部迁坟
  3月21日,记者来到小刘村祠堂,这座祠堂是一座琉璃瓦墙的仿古灰色建筑,正堂是吊唁和告别室。东院和北院则是村里的公墓,在松柏葱茏的陪衬下,488座统一样式的墓碑整齐排列,无比庄重。
  “现在全村没有一处坟头,原已故140多名村民的骨灰盒全部迁入祠堂的骨灰存放室和墓园。村民们都说这个事办得特别好,老人安葬得体面,也给村民省了钱、省了力!”小刘村党支部书记魏国臣说。
  魏国臣告诉记者,小刘村原有公墓,但缺乏管理,乱埋乱占耕地现象严量。截止到2011年,村里不到200个坟头就占用耕地近40亩,导致耕种收割大型机械无法操作。2011年初,魏国臣有了建设祠堂和公墓的大胆设想,他通过深入地为村民摆事实、讲政策、做思想工作,赢得了大多数村民代表的支持。
  当年,在阳信县民政局的策划、指导下,小刘村用9个多月的时间建成纪念堂,并于2011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总投资160余万元。纪念堂建成后,魏国臣带头将祖坟迁到祠堂,让村民们解开了心里的疙瘩,纷纷迁坟,几天的时间就全部迁完。
  村红白理事会出台红白事办理标准,丧事简办节省人力物力,引得周边乡镇纷纷效仿
  “以前,小刘村红白事大操大办,户户攀比。老人出丧讲究‘排三’,孝子受罪不说,村民们陪着耽误事,还得花钱请吃喝,一场丧事下来,得花七八千甚至上万块。”魏国臣说,现在村里的丧事全部由红白理事会免费办理,除了火化和骨灰盒的费用,其他的加起来只要几百块钱,总共也就千数块钱。时间也节省了三分之一,节约土地达20余亩,既省钱,又省事。
  目前,小刘村红白理事会出台了红白事统一标准并上墙张贴——丧事不再搭建灵棚,统一在灵堂把事办好;放哀乐代替雇人吹唱;“披麻戴孝”改用白花、黑纱代替;不用再跪拜磕头,全部改为“三鞠躬”的新模式……
  如今,小刘村移风易俗的做法已经成为阳信县的典范,周边五个乡镇都来学习效仿。“现在村民都很认可移风易俗,毕竟省了钱、省了时、省了力,群众们都看在眼里!”魏国臣说,红白理事会会适当压缩丧葬时间,简化合并程序,控制丧事规模,“如今村里出大丧、办长丧的少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