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随军跨大江,接管沪闽浙
  历史进至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已布阵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紧张地进行渡江作战准备。国民党反动统治已面临土崩瓦解的绝境,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将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对此,敌人也无可否认。
  3月中旬,华东局指示每个南下区党委(支队)抽调一个大队随军先行渡江,主要任务是配合大军作战,发动当地群众,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渤海三支队党委决定四大队1300多名干部提前随军南下,执行任务。
  3月22日,四大队离沙沟乘火车南下,经徐州、蚌埠至合肥,后步行至紧靠长江北岸的皖南无为县四州闸一带待命。4月20日晚,百万雄师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扬帆启航,万船齐发,向长江南岸急驶。渤海三支队四大队随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二十七军在无为县狄港渡过长江。渡江之后,根据上级命令,四大队配合主力部队扫清皖南残敌,安定社会秩序。此后,彭瑞林、杨信率四大队大部随军进至松江一带待命,准备配合解放军解放上海;后接华东局指示,南下进至杭州,等待分配。四大队另一部在李铁峰、王文长率领下,北进至苏南的丹徒、丹阳一带,与已到达此地的渤海南下干部三支队会合后,亦按照华东局的指示,南进至杭州。经中共浙江省委分配,四大队惠民、无棣、利津、蒲台等县中队干部到温州地区工作;阳信、沾化、滨县、垦利等县中队干部到丽水地区工作。
  在渤海三支队四大队提前随军行动之后,支队领导机关及其他大队于3月29日离沙沟南下,乘火车经徐州至苏北新安镇(今新沂)稍事休整,步行沿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一线向南挺进。这次行军基本上是沿古运河东岸前进,行军路上,除成千上万的南下干部外,还有支前的民工运输队,挑担推车,满载着粮食、弹药、被服等各种物资,滚滚向前,解放军的炮车奔驰而过,日夜兼程,运河中长长的运输船队鼓帆奋进,浩浩荡荡,汇成了一支人民战争的雄伟乐曲。
  5月1日,渤海三支队南下干部渡过长江至镇江,当夜开至丹阳、丹徒一带。在丹徒、丹阳期间,渤海三支队进行了南下途中的第二次学习整训。学习的主要文件有《城市接管工作学习提纲》《入城纪律十二条》《城市生活常识》等;传达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丹徒向准备接管上海市的负责干部所作的报告。
  早在3月间于临城沙沟学习整训时,华东局曾初步决定渤海三支队接管苏南地区。渡江之后,随着战争胜利的推进和形势的发展,华东局决定渤海区南下干部一部分到上海市参加接管工作,大部分进军浙江。同时,渤海区南下干部三支队决定撤销五大队建制,充实一大队的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机构,任命张华墀任大队长,燕明任政委,专署、军分区领导机构,任命张华墀任大队长,燕明任政委,并宣布各南下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干部配备名单。5月4日,三支队一、二大队开赴浙江。途经浙江嘉兴时,一大队吴桥、乐陵两个县中队的干部奉命留在桐乡、嘉善两县工作。5月12日,一、二大队抵达杭州后,经浙江省委统一分配,一大队除南皮、宁津两个县中队的干部分别到宁波地区的慈溪县,绍兴地区的上虞、嵊县工作外,大部分干部在衢州地区工作;二大队干部大部分留在浙江省级机关和杭州市工作,部分干部分配到宁波、绍兴地区工作。
  5月上旬,渤海三支队机关、三大队、六大队由丹徒、丹阳南进至苏州城北陆睦镇后,又接华东局指示:渤海三支队关、六大队及三大队一部留下筹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三大队另一部即广饶、长山、益寿、齐东、高青等五县中队干部准备随军进驻上海参加接管工作。
  5月中旬,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简称华东革大)宣布正式成立,由华东局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任校长,刘格平任副校长,冯乐进任秘书长,李文任组织处处长,陈放任教务处处长(周贯五等调部队工作)。华东革大下设三个部:王亦山任一部部主任,谭守贵、周抗任副主任;冯仁恩任二部部主任,王乐三、管瑞才任副主任;万钧任三部部主任,邓止戈、林冬白任副主任。
  6月中旬,华东革大校部机关由苏州陆睦镇迁入上海,驻四川路的同济大学文法学院;至7月中、下旬,华东革大各部亦进入上海,借用复旦大学等处校舍,抓紧招生开学(第一批招生5000多名)。在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内,华东革大为国家培养了15300多名干部。
  上海解放后,渤海南下干部三支队第三大队广饶、长山两县中队的干部迅速进入上海,分别接管了上海市的大场、真如,解散伪政权,维持社会秩序,安定民心,救灾赈济,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三大队的高青中队、齐东中队、益寿中队(部分广饶县干部参加)在上海解放前即按照华东局的通知,编为一个大队,由任曰淼(王靖宇)任大队长,胡为新任政委,调归华东局财办分配工作。上海解放后,这三个中队参加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等机构的工作。不久,根据形势的发展,上级决定这三个中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进军福建(在行军前,又命胡为新带一部分干部将在上海招收的部分大专院校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组成进军福建的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四大队,命任曰淼带一部分干部和华东局从山东招收的部分财经学校毕业学生组成福建南下干部纵队第七大队)。8月抵达福建后,益寿、齐东、高青等三县南下干部的大部与十兵团二十军、二十九军、三十一军的转业干部组成永安地委、专署机关及以下属8个县的架子,少数干部留福建省委机关工作。
  参加西南服务团进军四川
  早自1948年4月始,为支援潍县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渤海三、四地委奉命先后分三批组建了7个民工团队(三地委2支队,四地委5个团)随军执行任务。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这批支前民工集中到山东兖州,遵照上级部署,民工由少数带队干部率领导回原籍复员,绝大部分带队干部和个别不脱产的干部及民工共500多人在兖州过春节后,随华东支前司令部南下支援渡江战役。这部分干部一部分分配在安徽江淮第四、第五两个分区的地、县、区三级党、政、军机关作开辟新区和支前动员工作,建立江北支前基地;一部分留在华东支前司令部工作。渡江战役后,这部分干部会同鲁中南区党委党校和华东局建设大学参加支前的部分干部,在安徽芜湖组成皖南支前办事处,组织支前工作。上海战役后,渤海区的这500多名支前干部在南京集中,被编为西南服务团第三支队,夏戎任支队长兼政委,石清玉任副支队长兼政治处主任。第三支共组建了10个县的架子。9月底,西南服务团离开南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向大西南进军,12月初进入四川。入川后,渤海区南下干部的大部(计486名)由夏戎、石清玉等带领,与二野十一军抽调的干部及原下川东地下党的干部共同组成万县地委、专署及10个县、市(包括涪陵地区所属的石柱县)的党、政、军、群领导机关;少数干部由王墨林等率领分配在中共川东区党委及重庆市工作;部分干部分配到中共西南局工作。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渤海区党委遵照党中央、华东局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有着高度觉悟的渤海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抽调了5000余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到新解放区进行接收和管理工作。这些干部在新的地区、新的工作岗位上,克服一切困难,坚强不屈、英勇奋斗,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巩固新解放区,实现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任务,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部分同志为了革命事业将鲜血洒在异乡的土地上。这是党的骄傲,是渤海区1000万人民的光荣。渤海区全体随军南下干部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作出的光辉业绩将永垂史册。
  注:出自《中共渤海区地方史》
  资料整理:卢艳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