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李振平 葛肇敏 通讯员 李雅芹
2016年,阳信县开启了旱厕改造工作,两年改造83000余户,顺利通过全省第三方验收。旱厕完成通过验收以后,如何管理是一大难题。阳信县商店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通过生物科技将粪便转化成肥料,延伸出一条生态产业链。
在商店镇西吕村,村民家家户户新建的厕所均位于院内的一角,面积基本在两平方米左右,以水泥结构和彩钢板结构为主。厕所统一配备了坐便池或蹲便池、冲水踏板,并安装了窗户方便采光。
每一户都有双瓮化粪池埋在地下,一家三口半年清理一次即可,只要村民拨打电话就有吸粪车上门清理。另外,部分村民还配上了更高科技含量的双瓮化粪池——依靠生物菌将粪便分解,转化成可以直接排放的灌溉用水。
旱厕完成通过验收以后,后续服务工作也不容忽视。
商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蕾说:“我们针对农村粪便处理难题,力促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驻,把配备的8辆吸粪车委托给该公司管理,负责全镇改厕后的粪便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生物肥料,有效探索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新方式、新思路。”
在阳信县绿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处“变废为宝”的粪便储存池。总容积1350立方米,约为一个标准游泳池大小,从中间平分为两个池子,一池为收集的干粪,一池为转化完成的液体肥。“村民的双瓮便桶盛满,我们就会上门进行清理。收集的粪便运到储粪池,经过储存、发酵、深加工处理、过滤、灌装等环节,制成液体或者颗粒状有机生物肥,投向市场。”该公司总经理马雪飞介绍,生产出的产品是浓缩有机肥,一瓶500ml的肥料市场价十二三元,可以满足一亩地的施肥需要。
“目前,该项目覆盖了阳信县商店、河流2个镇,为1万8千余户无害化处理旱厕粪便,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马雪飞说。下一步,该公司目标通过建立中转站实现全县覆盖,并通过流转土地建立生态农业大棚,使用自己生产的液体有机肥进行育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有利于农作物有机化。利用“改厕”这一契机,延伸出一条生态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