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省市海洋科研人员到北海开展近江牡蛎调查
  滨州日报/滨州网北海讯(通讯员 仝帅 卞吉吉 报道)近日,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联合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到北海经济开发区套尔河河口海域开展近江牡蛎科研调查。工作人员使用水文测量仪等工具实时测量水温、流速等数据,并提取近江牡蛎和周边浮游生物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据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所长孙同秋介绍,通过调查,基本查清了近江牡蛎的分布范围、生物量及水质环境,为今后开展近江牡蛎礁重建奠定基础。
  孙同秋所说的“牡蛎礁”指的是由牡蛎层层叠叠不断附着在蛎壳上而形成的礁体,沿海渔民常称之为“蛤蜊山”。此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发展,套尔河河口的“蛤蜊山”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2017年4月,经过现场调查,北海套尔河河口牡蛎群被确定为近些年来我国长江口以北海域发现的惟一集中分布的近江牡蛎群体。
  本次近江牡蛎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针对2017年被发现的近江牡蛎礁进行一个全方面的调查。首先从水文、水环境角度进行一次全面的跟踪监测,第二是针对发现的牡蛎礁群地质情况,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通过环境调查逐步掌握近江牡蛎适合生长的环境数据,与其他海域环境数据进行调查比对,选择新的牡蛎礁的种植海域,同时对本牡蛎礁群体进行修复。
  据介绍,近江牡蛎作为河口区域的大型贝类,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物种,能滤食水中的有机颗粒和藻类,是修复河口荒漠化的首选品种。
  据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主任邱兆星介绍,牡蛎礁的建设修复主要有两大生态功能。一是通过资源修复以后使它的种群扩大和修复。二是通过牡蛎礁的建设,种群扩大以后,使其他的一些品种会大量地聚集到牡蛎礁的周边,使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大的拓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