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安居乐业”黄河滩区居民的梦想走向现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王辉通讯员张春峰周小燕
  “等新楼房建起来,咱们就能搬过去住了,听说还有电梯,像咱们老人上下楼就方便了,咱滩区群众真的是要换个活法喽!”家住黄河滩区的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刘汤村78岁的刘会泉,一说起要“跨越”黄河大堤,搬迁到安置小区这件事,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2017年8月1日,《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事关黄河长治久安,事关滩区群众脱贫致富。对于处在黄河滩区的人们来说,正在迎来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涨水担心,灌滩伤心。”回忆起当年黄河水肆虐的情形,刘会泉的声音明显提高了几度,他说,这就是住在滩区的群众当时的心境写照。雄壮的母亲河滋养着两岸的人民,不时的黄河水泛滥却也带给群众深深的痛。在黄河河道和防汛大堤之间,大片的滩区承载着群众的生活,但一旦洪水来袭,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滩区群众便陷入困顿。
  刘会泉说,1976年黄河发大水,是他记忆中黄河水泛滥最严重的一次。当时黄河水汹涌而至,瞬间灌滩。高两米半的大水,把刘汤村围成了孤岛。如果没有国家的救济,村民的生活真的难以为继。
  与洪水搏斗,成了滩区群众最心酸的事。为了能安稳地过日子,滩区群众选择筑台建房,期望以高度拼得过洪水。水来了,把房屋冲毁了;水退去,把房屋的基础加高。这样循环往复,房屋就建在了高高的土台上,就像防洪坝一样。
  刘会泉略有伤感地说,刘汤村是用“燕子衔泥筑巢”的方式建起来的,为了筑台建房,他硬是用了十年的工夫,从一米到二米,并最终筑起了四米的高台,才在高台上安家落户。而为了能够运来筑台的土方,每次洪水过后,村民们日复一日推小车运土再把房台垫高,其中的艰辛是无法想象的。
  刘会泉说,刘汤村也曾经搬到黄河大坝外面,可是村里的田地都在滩里呀,种田收粮隔着大坝,交通真是太不方便了。随着《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的实施,刘会泉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黄河水冲垮家园了,那样的日子终将成为过去。
  “你看,现在进村出村都是骑个电动车,以后搬到安置小区,进城就可以坐公交车了。”对于未来,刘会泉充满了期待。在刘会泉家中,记者看到,一张床就占据了一个房间近一半的面积,没有过多的地方用于摆放家具了。
  刘会泉说,前几日,签订搬迁协议,为啥俺们村的群众这么拥护?为啥大家都痛痛快快把协议签了?俺觉得是大家在滩区里太受憋屈了,憋屈了大半辈子了,也该换个活法了。住进宽敞的楼房,没事到广场上健健身,多好啊。国家的这项好政策,让俺们赶上了,咱有啥理由不乐意呢?
  目前,该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工程——黄河馨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位于高十路以东、新一路与新二路之间,总规划用地6.28公顷,总建筑面积94410.4平方米,共规划建设住房836套。该项目位于滨州高新区的黄金地段,交通便利,生产生活设施齐全,滩区居民以后将安置于此。
  安居还要乐业,滩区脱贫迁建,并不是只“迁”或只“建”,还得让滩区群众无后顾之忧。为此,滨州高新区按照产业园区与安置新社区“两区同建”模式,稳步实施滩区迁建工程。
  日前,省农业厅印发《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农业专项方案》。根据《方案》,山东将高效利用区域内优势资源,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构建“一带、三区”交叉布局的产业布局,把山东黄河滩区打造成为千里黄河绿色高效农业长廊,这将为滩区群众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滩区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的日子。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