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
生态滨州引来越来越多鸟儿“旅游”“定居”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孙文杰通讯员曾现春
  清晨,伴着窗外时而清脆、时而婉转的鸟鸣声醒来,已经被滨州市民习以为常。外出散步,绿化带、小公园里常能看到鸟儿飞来飞去,尽情嬉戏……
  鸟类作为生态平衡链上的重要一环,其数量和品种的丰富与否,是一个地方生态环境好坏的直接体现。“这些年,滨州的鸟儿真是太多了”、“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这是每一个滨州市民的切身感受。如今,我们可以去北海凤鸣鸟类湿地公园鸟巢馆看美妙的花鸟相伴;去南海拍摄白鹭翔集的千姿百态;去黄河岛静赏灰鹤亭立;更可以随时到任何一个公园、一个林场去听百鸟争鸣。
  市森保站研究员孟向东介绍,近年来滨州的鸟类种群变化很大,主要表现为鸟类种类增加、数量加大。如:长江流域的八哥、棕头鸦雀、震旦鸦雀北迁至我市成为了居留鸟,数量增多成几十只大群;在我市过去不多见的喜鹊、斑鸠增多,戴胜、小、黑水鸡成为常见;白头鹎、灰椋鸟,水禽白鹭、夜鹭、池鹭等稳定增多;麻雀种群得到良好恢复。
  据统计,我国目前记录鸟类1329种,滨州发现记录的鸟类有254种,其中有白头鹤、丹顶鹤、白尾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白鹳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斑嘴鹈鹕、大天鹅、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0种,以及省级保护鸟类42种。2015年至2017年,国内著名鸟类专家赛道建在滨州小开河灌区开展区域鸟类调查,发现滨州新纪录鸟类22种。
  曾经,“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的盐碱荒滩是滨州的真实写照。是什么原因让滨州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孟向东介绍,这与近些年来我市树林绿化面积不断加大,蓄水增加,河渠、坑塘养殖水面变化,湿地面积环境优化有直接关系。
  记者从一组数据中看到,自2008年来,我市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水为魂、以林为韵、以路为骨”实施林水会战,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来,全市新增蓄水能力3.17亿立方米,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293.6万亩,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56.5平方公里;新增合格造林面积156.2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面积219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476公里,林木覆盖率增长9.2个百分点,达到26%;建成了滨城区秦台水库、沾化区思源湖、阳信县青坡湖等14处万亩生态林场;建设了无棣黄河岛湿地公园、博兴麻大湖湿地公园、滨州秦皇河湿地公园3处国家湿地公园和滨城区三河湖等14处省级湿地公园。良好的绿色生态、水系生态、农业生态、乡村生态、路域生态不仅提升了滨州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生产方式,也促进了人、鸟、自然的和谐共存。
  为切实维护目前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鸟类健康繁衍,我市加强了保护执法,严厉打击破坏鸟类及其栖息地、非法经营利用鸟类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在鸟类集群活动区和候鸟越冬地、繁殖地及迁飞停歇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点、鸟类环志站。目前,我市还建设了无棣黄河岛湿地文化展览馆、北海凤鸣鸟类湿地公园鸟巢馆等17处鸟类观赏与科普宣教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