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与其逝后攀比不如生前厚养
尧洼村厚养薄葬减了经济负担增了文明和畅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王辉通讯员张春峰报道)丧礼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祭奠和怀念,发展至今,在不少地方却变了味,变成比气派、讲排场,犹如“搭台唱戏”,唱给外人看。然而在高新区青田街道尧洼村,村民们的观念却是这样的:与其在家人去世后攀比,不如生前好好对待,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尧洼村是一个人口1100人的大村,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靠种田,以往操办一场白喜事要花不少钱,让原本就不富裕的村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但大家碍于情面,或者依照“老风俗”,又不得不大操大办。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从2002年开始,村“两委”开始倡导厚养薄葬,并制定了村规民约,从制度和观念上规划出移风易俗之路。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庆峰说:“以前办丧事一般要3天时间,算上酒席、出殡乐队以及各种费用,花费要上万元。现在办丧事大部分都是一天办完,极少有超过两天的,费用更是减少了一半多,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移风易俗这个事,村民也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举步维艰。”张庆峰说,最主要的是,丧事从简减少的是铺张浪费行为,而主要礼仪程序仍然没有丢,村民对逝者表达的一份缅怀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些都是大伙最愿意接受的现实。
  村里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每有红白事,红白理事会中几位德高望重的村民就忙着张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随着厚养薄葬观念的深入人心,村民们也践行在行动上。把省下来的钱用在赡养老人上,勤孝敬、厚赡养,让老人们在世时享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这比死后耗费大笔资财办丧事要有意义得多。张庆峰说,“现在俺们村比的是如何善待老人,如何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滋润,谁家要是不善待老人,他在村里就抬不起头来。”
  如今的尧洼村,村民彻彻底底地扔掉了攀比包袱,文明和谐的村风在村内涤荡,大家劲儿往一块使,发展村经济走向共同致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