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讯(通讯员陈磊报道)油气长输管道高后果区是指油气长输管道经过人员密集场所或特定场所的区域,一旦发生泄漏,有可能对公众和环境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可以说,高后果区是油气长输管道运行和安全管理的重要部位。目前,我市高后果区共51处,涉及东临复线、沧淄线、烟淄管线、济青二线和鲁皖一期、二期管线共6条管道。其中滨城区4处、惠民县12处、博兴县12处、邹平县10处、无棣县1处、经济技术开发区7处、高新区5处。
为切实做好我市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领导部署,市油区办从3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加强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
3月份,市油区办召开由各县区油区办和管道企业参加的研讨会,共同研究我市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会后,制订并印发《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场所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管道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好高后果区的认定识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减风险并制订应急预案,做到“一处一策”、“一处一案”。市县两级油区部门要积极靠上去,督促配合企业做好这项工作。
加强检查,督促企业做好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市油区办不断加强对高后果区的检查力度,将高后果区作为日常监管重点,多次组成检查组,由分管主任带队前往邹平、惠民等相关县区开展高后果区督导检查,督促企业加强对高后果区的管道巡护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严厉打击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的第三方施工等行为,切实保障油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行。
建档立册,加强高后果区信息资料管理。对我市每一处高后果区,市油区办都建立了专门的信息档案表,明确高后果区的位置、管道运送介质、风险等级、周边环境信息、风险消减措施和应急处置等信息,确保每一处都信息准确。
5月下旬开始,市油区办将组织专家对我市境内的每一处高后果区都进行审查确认,全面评价管道企业风险消减和应急处置措施的有效性,确保管道企业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高后果区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