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林水会战助力滨城新旧动能转换”系列报道之二
创新造林模式让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益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韩俊亮葛肇敏通讯员吕晓滨李荣新马越
  在去冬今春林水会战中,滨城区坚持政府统筹主导,搭建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发展林水事业,创新社会化造林模式,实现了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益的多赢局面。
  引入绿化苗木公司,推行企业化运作造林模式
  以往的造林绿化工程,从流转土地、购置苗木到栽植管护等,全由政府一手包办,不仅给政府财政造成压力,造林效果也不甚理想,苗木成活率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今年滨城区结合长深高速两侧绿化带建设,探索实施了企业化运作造林模式。通过“返租倒包”形式,由政府先把土地从群众手中流转过来,再引入大型绿化苗木公司,进行高标准、专业化绿化,让企业成为苗木种植和管护的主体,进行造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除土地流转费用和协调服务由政府负责外,其他投入和后续管护等工作全部由企业负责。既降低了政府投资成本和管护压力,又提升了景观绿化效果和苗木成活率。”滨城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另外,企业每年还按照约定向所在乡镇(街道)交纳一定数额的土地承包费,并定期调整递增,有效缓解了乡镇财政压力。
  目前,滨城区已吸引惠民茹园、滨州瑞森等6家大型绿化苗木公司入驻,6家绿化苗木公司预计投资达4000余万元。这些苗木公司已发展苗圃式绿化基地1.33万亩,涵盖海棠、金叶榆、元宝枫等12个特色绿化苗木品种。
  政府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招标造林模式
  在滨城区,部分林业重点工程并不适宜引进企业经营,比如国道路肩、车行道绿化工程。针对这些项目,滨城区实施招标造林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施工。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到后期管护,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严格绿化施工管护操作规程,配套完善投资方式、招投标管理、监理审计等,确保绿化工程高质高效推进。
  2017年秋冬,滨城区对205国道路肩和黄河滩区车行道绿化提升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江苏新艺、滨州顺天园林等8家专业化绿化公司中标。目前,两项绿化工程已全面完工。在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滨城区专门聘请滨州城市景观公司进行全程跟踪监理,确保绿化标准一步到位、建设一次成形、效果一步凸显,真正实现一次性投资、长年见效。
  同时,该区还推行“企业+基地+农户”造林模式,坚持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基地与农户发展订单式产业经营。目前,全区已建成速生丰产林6万余亩、林果基地2万余亩,小型木材加工企业150余家,林业产值达到1.3亿元,林农平均收入6800元。
  实施林业奖补政策,全面做好协调服务
  滨城区一方面实施积极的林业奖补政策,采取“解决重点工程土地流转费用”的办法,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协调服务,为企业做好保障。
  “为确保林业生产工作质量效率,滨城区专门研究制定了林水会战相关补助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林水会战奖补,从土地流转、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滨城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对205国道北延路绿化、长深高速绿化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区政府按照每亩每年1000元的标准补贴流转土地费用,连补10年;林业部门将林业工程建设全部纳入重点防护林工程项目,按每亩500元的标准一次性进行项目资金奖补,有效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2017年年底,区政府列支4000余万元用于兑付乡镇(街道)土地流转、苗木、青苗赔青等政策性资金,为全区林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同时,对参与林业建设的企业,区、乡两级政府全面做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前期土地迁占、村居群众关系处理、后续管理等服务工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建设。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