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徐鹏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我市从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
高度重视抓部署。我市坚持高起点谋划、严要求部署,连续两年将其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十大民生实事”,并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4个专业小组。明确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责任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将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直接通报至各县区主要领导。对全市每个乡镇进展情况定期排名通报,形成了末位倒逼的工作导向。
统筹推进抓实施。在《滨州日报》、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开辟专栏,采取新闻报道、公益宣传、文艺表演等方式,逐步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改厕观念。分批次、分层次对6000余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位参与者都成为明白人。在全市选择150个村、每个乡镇打造1-2个村作为示范,让村民现场参观、亲身体验,完成由“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研究确定了3种主要改厕模式,防止“一刀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提出防渗、防冻、防臭、防日晒、防雨水和保证安全的“五防一保”具体措施,消除群众的担心和疑虑。在省内首创机械化作业,使用小型挖掘机挖坑填土,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每户节省费用4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
严格管理抓质量。对企业生产的预制式化粪池和厕所设备,实行市级动态审查备案制度。不定期随机抽检中标厕具生产厂家36次,责令停止供货、停产整顿企业7家,杜绝了劣质产品进入滨州市场。针对雨季施工和冬季保温问题进行12次专项督查,对质量不过关的责令限期整改。把改造户签字认可作为验收的第一环节,对3.3万农户进行了入户满意度调查。印制通俗易懂的“农村改厕施工规范明白纸”,方便农户在自家厕所改造时与样品进行比对。
政府筹资抓保障。为解决改造工作启动和改造过程中大量资金先期投入问题,由市里统一立项打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申请贷款8亿元,为改造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在省财政每户奖补300元的基础上,市财政每户补助300元,县区财政每户补助不低于300元。省、市补助资金在验收达标后及时拨付各县区。注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为贫困家庭落实所有改厕资金,免费为残疾人家庭安装安全扶手,老年人家庭则可以自主选择蹲、坐便器。
建管并重抓长效。启动初期,我们就将厕所改造和后续管护通盘考虑,在厕具产品招标时,即要求投标厂家按照每1200户至1500户免费配送一辆小型吸粪车。建成投用后,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以乡镇或村居为单位组建粪渣粪液抽取和厕具维修队伍,对实现环卫市场化托管的村居将抽粪和维修一并纳入服务内容,着力解决改厕后续管护问题。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市圆满完成约62.5万户的改厕任务,比省里要求的时间提前一年半,8月份,各县区全部通过省全覆盖验收认定。在9月24日召开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上,我市有改造任务的9个县区获得表彰(已在2016年前完成改厕任务的北海经济开发区不在此次表彰之列),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地级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朝闻天下》和大众日报对此都进行了报道。通过农村改厕工作的开展,彻底改变了农村旱厕“脏、臭”的现状,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