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北海人才“芯”动力工程为动能转换铸“引擎”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罗军 通讯员 张秀华
 “如果能留下就好了,这里有很好的劳动保障,有免费公寓住房,房间内有免费wifi,在餐厅就餐还有餐补。”5月30日,正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实习的滨州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学生南兆宇,谈起未来在滨州大数据产业园的工作生活,向往不已。
  同样在实习的学生李丹丽来自河南洛阳嵩县职业中专,和她的师哥师姐们就业选择摄影楼等相比,她更喜欢在北海大数据产业园里工作,因为这里的企业发展平台更高,更能与专业结合,作为一名中专生,只要好好工作,也会有很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人才支撑是关键。在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大背景下,北海经济开发区围绕发挥人才推动新动能发展的关键作用,突出政策、载体、服务三位一体,大力实施人才“芯”动力工程,千方百计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为加快产业新城建设、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搭建政策框架,从制度上保证吸引人才的稳定性
  在北海经济开发区决策者看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此,北海先从政策设计做起,专门研究制定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立体式人才格局。
  为从制度上保证吸引人才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2015年,北海就制定了《关于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暂行办法》、《关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认定奖励的暂行办法》、《关于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发放人才补助的暂行办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奖励暂行办法》等系列人才制度,健全了人才引进工作体系。
  创新靠的是创新型人才的脑洞大开。北海挖掘区内人才资源,培养了泰山蓝色产业领军人才1名、市杰出贡献企业家1名。今年5月,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目前正在省里审核。
  留住人才,要吸引更多年轻人。
  为适应呼叫中心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需要,北海经济开发区先后与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技术学院、无棣职业中专、河南洛阳嵩县职业中专等院校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
  管委会牵线搭桥,为企业招工提供了便利条件。园区管理公司先后与相关学校建立用人培养协议。目前,仅在北海大数据产业园区实习的学生就达200余人。
  同时,北海在用人上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5月21日,首批全市残疾人话务客服培训班学员正式入职大数据产业园。此次入职的有16名残疾人士,分别就业于山东北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滨州指南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接受企业内部培训,同时熟悉业务和职场环境。
  细化福祉保障,为人才就业创业免去后顾之忧
  和李丹丽同来北海大数据产业园实习的,还有30余人。马松伟是他们的带队老师。
  50多岁的马松伟教了一辈子计算机。他的学生除去少数升学的,大部分在当地的婚纱影楼、电信营业厅自主就业了。
  在他看来,北海经济开发区环境好,大数据产业园提供的住宿、饮食基础条件非常好。
  “嵩县离北海单程870多公里。但学生家长通过微信看了这里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是非常放心的。只要孩子愿意,可以留在这里工作。”马松伟说。
  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做好第二步,后继措施跟上去,而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福祉是外来人才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
  为此,北海拿出了百分百的诚意,及时更新人才政策动态,定期将全区人才工作相关优惠政策发布到各大网站。在人才补助方面,来北海就业的本科以上毕业生,每人每月发放500-2000元的就业补贴,让广大来北海就业创业的人才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截至今年4月,北海共为165名符合条件大学毕业生发放就业补助1768750元。 
  就业有补贴,创业有更大支持。
  北海全方位服务创业人才,打造了占地780亩的科技创业孵化器园区,用以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入园企业,北海坚持“水、电、燃气、蒸汽价格四个最低,规划、配套、食宿、办公、仓储、展厅、物业七个统一”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为服务大数据产业园企业发展,北海经济开发区购买了143套公寓,免费提供给园区内企业员工使用。在一间155平方米的住房内,记者看到,公寓内空调、热水器、灶台、免费wifi一应俱全。大数据产业园工作人员刘文奇说,企业员工的住宿条件,比园区和管委会工作人员住宿条件还要好。
  教育方面,在北海免费上学不再是梦想。九年义务教育,北海经济开发区除实行国家规定的政策外,还实行了“三免两险”政策,即坐校车免除费用、作业本免除费用、校服免除费用,为学生缴纳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险,共计每年每生节省2400多元。“外来人员的子女上学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北海经济开发区教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创造事业发展空间,人才开发推动北海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滨州指南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目前主要为滴滴打车提供语音呼入服务。
  每天,该公司280个坐席要接听来自全国的15000多条语音呼入。
  公司负责人杨皓文告诉记者,滨州指南针是潍坊指南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北海大数据产业园,看中的是华为能够提供良好的通信基础和安全保障,以及北海经济开发区真诚的服务和优越的条件,在这里能有更好的事业发展空间。
  与杨皓文相比,吴冰对于事业发展空间的理解可能更深。
  吴冰是浙江宁波人,现任大数据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商务代表。2016年9月来到北海。彼时,大数据产业园刚刚开建,吃饭、住宿都是问题。但这个30岁上下的江南妹子却看中了北海的发展前景,在盐碱地里坚持到现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她说,大数据产业园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都有她的心血和汗水,从中能体会到参与到事业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待遇留人”重要,但“事业留人”更关键、更长久。
  近年来,北海不断培育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今年以来,该区积极落实“促进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借鉴外地经验,加快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对利用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从事呼叫中心服务的企业,给予税收、用地等政策支持。对企业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给予奖励和补贴,吸引外来人才创业。
  截至目前,大数据呼叫中心入职人数已达2000余席。华为云小镇、智慧北海等大数据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在大数据产业园之外,北海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科研的支持,2017年,该区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7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该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作为一个新北海人,吴冰逢人就介绍北海,介绍大数据产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关注着影响北海未来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她看来,京沪高铁二线、环渤海高铁建设等都将为北海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届时将会有更多人才扎根北海。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