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前景很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
因此,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发掘意义重大。但它是个复杂工程,想要做好,制约因素有很多。我建议深挖黄河文化,研究黄河历史,了解黄河与滨州人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黄河对滨州历史进程的影响,继而做大品牌文化。
跳出“黄河沿线”概念,整个滨州都属于黄河文化空间
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黄河下游最早是漫游的,没有主河道,都是河汊、滩涂,持续至汉代王景治河。同时,在很长一段历史里,南到博兴,北到无棣,滨州各县区都曾有黄河故道。北宋黄河故道就在如今的无棣县和北海经济开发区一带。因此,建议将滨州各县区都纳入黄河旅游文化的规划中来。
公元1228年,黄河夺淮河入海,一直到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这六百多年是滨州文化的兴盛时期,名人辈出,世家大族密集涌现,清河镇就是因为大清河码头而兴盛。
为什么?海清河晏啊,没有黄河泛滥伤害啊。再加上明初移民,两种文化碰撞、交融,才有了那么多明清世家的出现,影响了滨州现在的性格、气质。这种历史形成了滨州湿地、滩涂、悬河、高台民居等独特景观。
开发时应避免同质化,要提炼出滨州独有的文化符号
跟东营“黄河入海口”这种独有符号相比,滨州相关资源在时间、空间上不集中,因此想要做好由虚变实的转换并不容易。比如胡集书会是在农历正月十二到十七举办,皂户李庙会是在农历二月二举办,冬枣节是在10月份举办,这种时间、空间上的分散带来了主题提炼上的难度。
其实,黄河文化、齐文化、盐文化都是滨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邻地市也都有,这就容易同质化。因此,我们就要在提炼滨州独有的文化符号上下大功夫。当前,各地很多人造景观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同质化的问题,但魏氏庄园、皂户李庙会等实实在在的文化遗产是滨州独有的,具有不可复制性。而这些都是滨州独有的文化符号。
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加大对文物遗址的保护
同时,我们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加大对文物遗址的保护,这是做好旅游开发的前提之一。目前,滨州有不少重点文物遗址:沾化“杨家盐业遗址群”是东周时期文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邹平县“丁公遗址”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这一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1400年提前到了公元前2200年左右。
此外,建议开发时研究好黄河相关法律、政策,与黄河河务局等部门做好沟通;在经营中,建议降低门槛,降低门票费用,让更多人享受到旅游、文化带来的好处。(作者为滨州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