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刘德龙:33年义务守护烈士陵园
刘德龙,男,1948年5月出生,邹平县魏桥镇刘家井村村民。刘家井村有一处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73位烈士遗骨,陵园始建于1963年,1974年扩建,占地5亩,后因缺少看护,陵园日渐荒芜。1985年,刘德龙经慎重考虑后决定义务为烈士守墓。刘德龙的举动让村里不少同龄人都很震惊,当时村里的壮劳力在农闲之时都打工赚钱,他却选择义务为烈士守墓,这等于放弃了一份远高于种地的收入。刘德龙没有理会质疑,带着妻子从清理陵园的杂草开始,悉心守护着陵园。他不仅在陵园内栽种了松柏和月季,还在陵园南边搭建了两间茅草屋,让陵园面貌焕然一新。他和老伴每天打扫陵园,每年清明老两口都会给每个坟头压好坟头纸,以此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除了看守烈士陵园,刘德龙还担任起了义务解说员。刘德龙说:“只要干得动,我会一直坚持义务守护下去。”
见义勇为王宁:路遇车祸勇救援却不幸被撞牺牲
王宁,男,1974年5月出生,淄博市张店区人,原博兴县茂盛彩钢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经理。2017年12月9日傍晚,王宁到公司附近的昌业超市买东西时,忽然听到门外“咣”的一声巨响,他迅速跑出门外,发现一名骑摩托的人被撞倒在路中间,由于当时路上车流量很大,伤者存在再次被车辆碾压的危险。王宁发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跑到公路上拦截过往车辆,防止伤者二次受伤,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在王宁的努力下,不少车都及时停下或避让。就在王宁继续拦截车辆对伤者进行施救的过程中,一辆大货车经过该路段,将正在路上指挥救人的王宁撞倒,导致王宁不幸当场身亡。王宁不顾自身安危救助他人的行为感动了单位同事和当地群众,受到广泛赞誉。
诚实守信高朋:捡钱包归还失主显美德
高朋,男,1985年4月出生,邹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2018年3月5日早上,在去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会的路上,高朋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约一千元现金、几张银行卡和身份证等。怕失主回来寻找,高朋就在路边等。眼看培训会马上要开始了,失主依然没有现身,他就想先去参加培训会,然后再根据身份证信息寻找失主。培训期间,高朋通过身份证发现,失主是邹平县高新街道办事处鄢家村村民王淑超,于是立即找到参加培训会的邹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新监管所所长张军委询问线索。几经周折,他终于联系到正在焦急寻找钱包的失主。
敬业奉献刘荣昌:坚守林业一线的“螺丝钉”
刘荣昌,男,1976年9月出生,沾化区下洼镇林业站站长、冬枣办主任,中共党员。刘荣昌扎根基层21年,常年拼搏在林业工作第一线,带领全镇发展冬枣密植林10万余亩,防护林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56%。他积极推行冬枣产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疏密间伐、限产提质、沃土工程、配方施肥”等种植方式。他还编纂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余种、10万余份,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受训人数达2万人次,极大提高了枣农的科学化种植水平。此外,他有针对性地研发推广了“沾冬2号”嫁接技术,以及冬枣大棚建造及综合性管理技术等。2017年,他在国家级刊物《科学种养》上发表论文《沾冬2号冬枣嫁接技术》;2018年在《中国果菜》上发表论文《沾冬2号大棚建造及其管理》。2018年,他荣获滨州市“最美基层林业人”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刘淑针:一个“小棉袄”贴心照顾两对父母
刘淑针,女,1976年11月出生,惠民县魏集镇宁卢村村民。为了照顾患病的公婆和父母,她把四位老人都接到刘淑针自己村安了家。婆婆胡玉兰在十几年前得了老年痴呆,不能说话;公公张树堂两年前得了脑中风,瘫痪在床上;母亲4年半前出了车祸,头颅骨削去了一块,醒来后不会说话,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也有高血压、糖尿病,勉强能自己照顾自己。两边老人都不能割舍,都是刘淑针的牵挂,于是她毅然挑起了照顾四位老人的重担。除去赶集买菜,她其余时间足不出村,24小时随叫随到,不怕脏不嫌累。每天早晨6点起床后,刘淑针先到公婆住处给他们穿衣服、洗漱,然后再走50米路去爸妈住处给他们穿衣服、洗漱。忙完这些,她就赶紧跑回家准备老人们的早饭。除了要给老人们一日三顿做饭、送饭、喂饭,还得记好每位老人几点需要吃什么药,定时定点提醒老人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