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敢为人先”系列评论之三
必须大力提升营商环境这个核心竞争力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最强生产力。各级要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更高站位,对标更高水平,主动找差距、觅不足,努力打通“堵点”、破解“痛点”,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和要素、社会环境,尽快补齐短板,推动滨州营商环境大提升,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既是重要的软实力,更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地方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平台。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背后其实是营商环境的差距,短板是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领先其他地区,主要是企业或投资者受当地营商环境吸引,愿意去投资、去创业,从而出现了市场主体活跃、投资旺盛、创新富有活力的良好局面。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曾先后出台了不少文件,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受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不畅、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等因素制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诸多矛盾叠加、各类风险集聚,环境污染严重、风险隐患过大、企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突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向未来发展,我们要赢得主动、取得优势,必须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打造新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要牵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政府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工作运行机制不改革,再好的思路、举措也没有用,再好的方案也实施不了。目前看,我们在体制机制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责不清晰、部门协同阻力大、简政放权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营商环境。必须结合机构改革,找准症结、彻底梳理,实现机制创新、流程再造。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和大数据开发利用,全面推行“五个一”集成服务改革,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推动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以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施工许可为突破口,全面推进“3540”专项改革,努力构建起权责一致、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要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各级要全面融入、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切实发挥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用,推动用人、市场运营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支持复制自由贸易区成熟经验,实现资源集聚、产业提升、高效发展。培育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积极开拓海外新兴市场。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组织开展“外商投资环境提升年”系列活动,引导企业对接世界500强、央企,推动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优化营商环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要深入推进“千名干部联千企”活动,落实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实施企业家“暖心工程”,支持企业家探索创新,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营商环境监督评价机制、投诉举报平台和以信用承诺、信用公示、失信联合惩戒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加大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行为整治力度,强化营商环境问责惩戒,敢于动真碰硬,坚持久久为功,让滨州真正成为各类要素集聚的洼地和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乐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