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农业专业合作社亟待规范完善
张炜
  今年,邹平县黄山街道大李村发展猕猴桃种植,同时成立了邹平沣硕园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全体村民均可入股,一期80股三天之内被村民认购完毕。据了解,二期、三期工程及以后扩大规模,合作社均可允许村民以现金、土地、劳务等多种形式入股。
  刚开始发展某项产业,就成立合作社,这样的思路和眼光,值得肯定。在我市,还有一些村,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看到散户经营的弊端,才谋划成立合作社。如滨城区市西街道有着40多年种葱传统的堤东赵居委会,于2017年成立了禾瑞农业合作社,共有20多户葱农入社,剩下的也跃跃欲试。
  无论是刚开始就成立,还是后来成立,对于农村的种养殖业,合作社都应该成为今后的主要形式。从农民踊跃入社的情况看,对合作社也已经非常认可。然而,在大力鼓励合作社发展同时,目前存在的问题,更亟待解决。
  一是方向不够明确。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抱团闯天下,以集体的智慧、规范的运营谋求最大的利益。而当前,有的合作社是为了迎合国家政策,套用扶持资金,致使合作社成了“空壳”。
  二是资金短缺。无论是以土地还是资金入股,绝大部分合作社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这极大地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是合作社社员素质较低。目前,大多数合作社社员都是常年劳作的农民,囿于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他们对现代农业的认知和适应有一定难度,合作社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更是短缺。
  因此,从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有关部门就应明察秋毫,把牢门槛,别让滥竽充数者过关。对于资金短缺,应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探索建立融资新机制。农业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历来不被金融机构器重,为此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盘活社会资金。对于合作社社员,必须定期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而对于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尤其要重点培养,也可以与引进人才结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