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李伟伟通讯员张丙忠
201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高端铝、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任务分工,高端铝、新型化工、家纺纺织三大产业集群由市经信委牵头负责。去年,以上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22亿元,占到“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量的71.2%。同时,产业集群发展中还面临着缺乏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企业关联度还比较松散,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
围绕破解这些突出问题,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分别编制三大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方向、路径,加快产业集群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当务之急。正是在此背景下,市经信委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启动了三大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三个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
高端铝产业规划:着力打造国家级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世界级创新型铝产业集群
2016年12月,市经信委与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签订合同。2017年10月完成初稿,成稿后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50多条,及时进行了修改。今年1月份定稿。
《滨州市高端铝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年),目标定位为:以提高铝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严控电解铝生产规模,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我市铝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聚化、国际化发展。到2025年,形成高中低档产品搭配合理、产业结构优化、配套协作完善、集群效应显著、闭合循环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打造国家级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世界级创新型铝产业集群。
主攻方向:瞄准铝冶炼、铝挤压、铝轧制、铝锻造、铝铸造、深加工、再生铝七大板块精准发力。一是铝冶炼。努力攻克铝冶炼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生产技术,积极培育7N级以上高纯铝、航空航天用重熔铝锭等优势产品。二是铝挤压。努力攻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制备、大尺寸铝合金圆铸锭制备、大型扁宽铝合金空心型材挤压等技术,积极培育高性能铝合金型材、高强耐蚀铝合金型材、优质挤压工模具等优势产品。三是铝轧制。努力攻克高性能铝合金熔体处理、铝箔毛料冶金质量控制、ABS(汽车车身薄板)等技术,积极培育易拉罐用铝合金带材、高附件值铝箔、高精度铝合金板材等优势产品。四是铝锻造。努力攻克铝合金锻造技术,积极培育汽车铝合金锻造车轮、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和军工铝合金锻件等优势产品。五是铝铸造。努力攻克大型、复杂缸体压铸件铸造、大型、薄壁结构件压铸等技术,积极培育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离合器壳体、变速器壳体等优势产品。六是铝深加工。努力攻克铝合金焊接和设计,持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七是再生铝。努力攻克废铝分选和预处理、再生铝熔炼技术,积极培育再生铸造铝合金锭、再生挤压圆铸锭、再生易拉罐用铝带材等产品。
实现路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既要强化营商环境,组建滨州铝产业集群智库委员会,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家来滨州创业,又要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升本土企业家整体素质。加强基础领域技术研究,力争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坚持市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实施产业链延伸和嫁接,突出进口替代,抢占行业制高点。深化产业转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铝土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就地发展氧化铝和电解铝项目;同时逐步进行市内转移,适时向土地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的北海经济开发区转移。实施精准招商。重点瞄准央企、500强等大型企业招商,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探索园区化发展,根据铝产业不同生产阶段特点,对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分别规划若干专业化产业园,实行园区化管理和发展。
新型化工产业规划:全面建成定位高端、特色鲜明、绿色循环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临港石化园区
2017年5月,市经信委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签订合同;9月完成初稿。期间,征求了多方意见建议,共收到具体意见建议21条,进一步补充完善。今年4月3日,召开了规划评审会议,通过规划评审。5月底完成终稿。
《滨州市新型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30年),近期为2017-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0年。目标定位为:依托滨州积淀的多重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符合循环经济和绿色化工要求、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形成滨州市崭新的炼化一体产品链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培育一批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临港发展的企业集团,全面建成定位高端、特色鲜明、绿色循环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临港石化园区。
主攻方向:一是努力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按照“北部生态高效、中部提升聚集、南部严格控制”发展思路,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优化提升我市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化工产业布局。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整体结构。加快建设以原油加工为龙头的芳烃及其深加工、烯烃及衍生物、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为鲜明特色、产业链完善的,安全集聚、环保低碳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深入挖掘精细化工及其原料、农用化工的基础优势,采取多种发展模式,发展高端及新产品、新工艺,合成材料及其深加工,实现延伸加工、拓展新材料及精细化工等领域的优势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统筹考虑骨干企业、核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共享和设施共享措施和两化融合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建成生态型智慧园区,构建起循环经济产业链。
实现路径是:在着力保护环境、强化安全生产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密切与央企、大学的合作,增强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对高端引进人才给予优惠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为滨州市化工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加强安全、环保监控,建设环保、安全智能化平台,防患于未然。发挥集约建设的优势,既要节能,更要减排。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回用,制定鼓励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加强市级协调力度和“飞地”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园区一体化发展、互联互通上有实质上的突破。积极引导园区外符合条件的化工企业逐步集中到化工园区,实现园区化、集约化管理。
家纺纺织产业规划:着力打造国际化大家纺品牌集聚地,全球高品质棉纱重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绳网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贸易中心,以及山东省新兴的服装加工基地
2017年5月,市经信委与中国纺织规划院签订合同;10月初完成规划初稿,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12月29日,召开评审论证会,通过规划评审。今年3月份完成终稿。
《滨州市家纺纺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年),目标定位为: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培育和新业态的构建,着力发展以棉纺织、化纤和印染为主的“基础产业”、家纺和产业用为主的“特色产业”和以服装为主的“培育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化大家纺品牌集聚地,全球高品质棉纱重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绳网生产中心、研发中心和贸易中心,以及山东省新兴的服装加工基地。
主攻方向:一是发展智能制造。积极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车间,通过集合运用ERP、在线监控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生产管理E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实现企业产品提档升级。二是加强制造绿色化。开发绿色化纤产业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能效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通过技术引进,支持发展以棉型细旦粘胶短纤维、高强力棉型粘胶短纤维、高白度粘胶短纤维、抗菌性竹纤维、阻燃纤维等功能性纤维。三是打造区域品牌。通过鼓励企业采用原料集中采购、产品集中销售的模式,增强市场话语权和区域影响力。支持优秀生产企业和经营户联合设计和应用“博兴老粗布”、“惠民绳网”、“滨州毛巾”等区域品牌商标,引导龙头企业共享或者与国内著名电商平台共建滨州“特色纺织产品”的在线推广与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区域电商”品牌,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各地区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鼓励企业在新兴领域布局全球产业生态体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
实现路径:加强新产品开发。在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功能化纤维混纺及高支高密、交织、色织织物和功能性整理面料上很下功夫,不断提高技术档次和附加值。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大与行业内研究机构及相关院校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基地,打造国家级一流的中心实验室,在产品标准、创新研发等领域引领行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利用纺织上游的原材料优势,积极搞好印染、针织、服装、家纺等深加工,不断把家纺、服装产业链做大做强。
市经信委主任甄恩如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高端铝、新型化工、家纺纺织三大产业集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期、关键期。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着力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总体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专家委员会、一支政府引导基金、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行业协会、一个领导小组),精心组织,优质服务,扎实推进规划落到实处,努力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