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董锋磊通讯员陈彬报道)日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评价结果公告(2017年度)》《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五十强企业评价结果公告(2017年度)》等公告。在“2017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榜单中,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实业)位列第24位。同时,渤海实业进入2017年度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五十强榜单,位列第8位。在研发能力百强企业榜单中,渤海实业位列第11位。
1996年,渤海实业秉持“提供绿色产品、创造美好生活”使命,进入食用油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渤海实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诺言。
“当时,国内食用油消费还是毛油时代,油厂规模小、设备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精炼油发展潜力很大。”渤海实业董事长舒忠峰介绍。那个时候,为百姓提供充足、安全的食用油,就是满足生活需求,造福百姓,创造美好生活。
1996年,舒忠峰在博兴县开发区建设了6万吨/年食用油精炼生产线。这是我国北方最早的一条现代化食用油精炼生产线,随后规模扩大到30万吨。渤海实业从而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粮油行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的起源性工厂。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粮油巨头纷纷抢滩,国内粮油行业快速发展,国内大豆对外依存度也高达80%以上。在与国际粮油粮商合资四年后,到2004年底,舒忠峰率领渤海实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渤海实业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状态的热电厂。舒忠峰心中已经谋划在博兴展开大的产业布局。2007年3月,随着投资24亿元的再生纤维项目建设上马,这个热电厂的产能不断扩大。2007年1月,青岛港8号码头彩旗飘飘,渤海6000吨/天大豆加工生产线竣工投产了。
从青岛港到博兴,舒忠峰算了一笔账:每吨的物流成本大概80元,如果以一个年加工量100万吨的工厂算,一年可以节约物流费用6000万元。随后,渤海实业陆续在青岛、广西北海、广东湛江等地大规模建设生产基地。如今,渤海实业粮油加工产业已形成800万吨的加工产能,进入国内前三位。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每吃20桶食用油中,就有一桶是由渤海实业的工厂加工而成。
不断增加产能的同时,渤海实业还有更令同行业敬佩的“内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贸易大战等带来的不确定性,舒忠峰带领团队秉持“诚·成”文化,企业搭建平台,与员工、客户建立相同价值观,实现共兴共荣,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近年来,渤海实业在粮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科研成果,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种棉籽膨化浸出制取混合油的方法”获得2010年省优秀专利金奖,在此基础上,渤海实业承办的《棉籽油》国家标准制定正式启动。此外,渤海实业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食用油生物精炼技术课题,承担了多项“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任务,开发了棉籽混合油精炼、油脂适度加工等多项粮油加工行业的先进工艺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