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谈“核”莫色变它让检查治疗更精准
滨医附院核医学科已顺利完成PET/CT检查近600例,下一步致力将诊断变得更细致、精准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张猛猛 实习生 郭凤仪 杨雪停 通讯员 蒋芳芳
  谈起“核”,人人闻之色变,但你可能不知道,滨医附院核医学科正利用“核”正面解决临床诊断中的“难题”,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
  微量核素,辐射量极小,是病痛中的“春雨”。目前,滨医附院核医学科专业团队在科室主任王旭的带领下,正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用核素为患者找到精准的原发灶,为准确治疗提供方向。
  引进国际尖端医疗设备,改进PET/CT检查流程,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
  核医学科是滨医附院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的综合体,不仅包含实验室检查(核素检验),还包含了多种医用大型仪器显像(核素诊断)与多种核素的临床治疗(核素治疗)。该科室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率先获准配置了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X线计算机断层组合系统(PET/CT)。去年年底,医院投资近两千万元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BiographmCTFlowmotion,该仪器为国内第二台,北方首台,在国际上也属于尖端设备。
  王旭介绍,PET/CT技术是把极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CT的精确定位,将CT的解剖结构图像与PET的功能代谢图像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准确显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两者优势互补,与普通CT、磁共振等检查方法相比,PET-CT可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起到1+1>2的效益。
  PET/CT在做检查时,放射性核素放射的波长短、穿透力强,是常规扫描用量的1/2到2/3,它的放射性就如同在太阳底下干活,是非常安全的医学检查。传统PET/CT检查,需先进行CT定位相的扫描,之后根据CT定位相选择PET扫描范围,先完成所选定范围的CT,再进行PET扫描。全新的PET优先的扫描流程,则是先进行全身PET扫描,生成独有的PET定位相后,再进行全身或感兴趣区的CT扫描。该扫描流程的应用,不再需要CT定位相扫描,有效减少了定位相扫描的辐射剂量,这对于随访患者尤其重要。此外,该流程还可以在PET优先的扫描后,根据发现问题以局部CT扫描取代全身扫描,在保证诊断效力的同时,进一步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
  目前科室主要开展影像与功能诊断、体外免疫检测、放射性核素治疗三大项目
  目前,滨医附院核医学科能够进行骨关节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肾动态显像及GFR测定以及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肿瘤等多种核素诊断,主要开展影像与功能诊断、体外免疫检测、放射性核素治疗三大项目。
  影像与功能诊断项目,是指采用显像仪器进行全身扫描显像,能有效发现病变原发灶,辅助临床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体外免疫检测项目,主要是应用标记免疫分析——有肿瘤细胞生长倾向的血液内会产生抗元,因为抗元和抗体特异结合,就如同是一个螺丝钉对应一个螺丝帽一样,是本质属性,因此可以通过抗元反向推出抗体是什么,抗元可以通过化学发光探测,从而在病理上加以分析。
  放射性核素治疗项目也是今后的一个大热门,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核素发射出的β射线在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通过辐射能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结构和性质遭受损害导致细胞繁殖能力丧失、细胞衰老或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碘131、碘125治疗甲亢就是如此原理,云克治疗针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也是这个原理。
  核医学对患者使用的辐射剂量是按患者的体重计量的,远远低于规定的安全剂量
  对于核医学科,很多市民仍存在疑问——“科室内是否具有辐射性,患者是否会携带辐射元素影响身边人?”对此,王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医用核技术不能和核电站联想到一块去,其中的区别就好像‘春雨’和‘疾风骤雨’,春雨贵如油,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核医学对患者使用的辐射剂量是按患者的体重计量的,远远低于规定的安全剂量。
  市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患者检查和治疗时对于陪护家属有无影响?王旭表示,在进行核素扫描的过程中,家属不要与患者太过亲密接触,保持两米半的距离即可。扫描结束后,由于放射性核素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的存在,很短时间内就不会有辐射问题了,患者扫描完毕后会进入候诊室,待安全后再离开,因此不会出现影响身边人的情况。
  目前科室已顺利完成PET/CT检查近600例,下一步致力将诊断变得更细致、精准
  “由于PET/CT显像时间长,所以科室得限制患者数量,目前一个月内大约给50多个患者做PET/CT。”王旭说,截至目前,科室已顺利完成PET/CT检查近600例。
  近几年,滨医附院核医学科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的团队。科室现有全职医务人员10人,其中医师5人、护师3人、技师2人、硕士以上学历8人,平均年龄36岁,60%以上人员曾到北京或上海等国内知名医院核医学科进修。此外,2016年9月底,核医学科还成为滨州医学院高层次“海外特聘教授”设岗学科,聘请了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终身教授、放射药物科研中心主任王言明先生为特聘教授,每年定期来院指导。
  对于科室未来的发展,王旭表示,要尽最大努力将诊断细致化、精准化。为此,科室更换旧设备、增添新设备,全力为患者打造更好的就医体验。另外,科室还将设立核医学病房,可以为患者时刻记录显像,让患者接受PET/CT扫描时更方便,也让家属更放心。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