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博兴探索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扶贫道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董锋磊通讯员陈彬郭红光高方琪
  产业扶贫要讲究方法和思路,少走弯路,避开陷阱,走出实效,才能让产业扶贫起到真正的造血功能。
  “结合自身特点,分清优势劣势,走出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扶贫道路,真正用好扶贫资金,打造卓有成效的扶贫产业,这是博兴县正在走的扶贫道路。”近日,博兴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扶贫办主任李同乐这样总结该县当前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路。
  背靠本地龙头企业,用活扶贫资金
  山东博华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华农业)是博兴县知名的高效生态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和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博兴县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通过扶贫办牵线搭桥,探索实施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吕艺镇食用菌项目便是此模式成功运行结出的硕果。
  2016年,博兴县扶贫办整合了大胡、郭八、刘二、刘三、刘四、刘五6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资金90万元,再加上博华农业公司自筹资金58万元,总共投入148万元建起8个黑木耳大棚、2个平菇大棚及1套菌包生产线,并配套自动化喷淋设施。
  博华农业公司负责原料供给、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环节,扶贫办统筹组建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日常生产和管理环节,同时积极吸收周边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生产。产品受益根据出资比例及产业扶贫政策进行发放。
  “这个模式的优点是,统筹资金解决了单个村级项目监管难和发展难的问题;找到龙头企业做技术、销售指导,解决了技术难题;成立合作社雇佣周边群众,本身就解决了管理问题和就业问题;此外,博华农业还对产品销售采取兜底措施,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吕艺镇扶贫办主任林兰贞总结道。
  据了解,食用菌扶贫项目实现了快速收益,已累计向贫困户发放收益12.34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4万元,带动脱贫成效显著。
  响应国家扶贫战略,灵活解决问题
  2015年,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并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6年以来,博兴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540余万元,建设了分布在全县8个镇(街道)的25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46千瓦。
  “光伏+扶贫”模式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如何运营好、维护好,使该模式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能否“精准脱贫”的关键。
  博兴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路延平介绍:“光伏电站在运行之初,绝大部分站点能够正常发电,然而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各类问题日渐凸显。”由于站点位置分散、专业知识匮乏、设备故障频发等原因,个别光伏电站发电效率较低,不但严重影响所带动贫困户的脱贫增收,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博兴县扶贫办很快认识到仅依靠粗放式的管理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科学、专业的运维管理才是确保电站稳定收益的关键。
  2017年夏季,在对全县光伏扶贫项目完成防雷检测与质量检测基础上,经过考察磋商,博兴县扶贫办组织已完成并网的所有光伏扶贫站点组成联合体,对电站专业运维服务进行公开招标。当年7月与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签订运维协议,博兴县的光伏扶贫项目在全市率先走上了专业化运维之路。
  庞家镇扶贫办工作人员蒋荣林对专业化运营前后的变化感触颇深:实行专业运维之前,各电站就近由村里人员负责管理,面对光伏这一新兴事物,管理员并不具备科学有效的运维技能,对电站日常管护也常常大而化之,往往是故障发生或设备损坏多日才能够发现处理。专业运维启动后,通过监控平台即可精准定位故障发生环节。同时,由运维企业为每一个光伏扶贫站点购买了财产保险,解决了因设备破损、丢失等影响发电的难题,实现实时监控与资产投保双保险,有效保障扶贫资产安全。
  据了解,目前在晴朗天气日晒情况下,博兴县大多数光伏电站日均发电量能达到每千瓦5度,发电效率较专业运维启动前提升达15%以上。截至7月中旬,全县光伏电站累计发电已达330余万度,对覆盖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增收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
  挖掘旅游资源扶贫,带动地方发展
  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健康的扶贫产业而备受青睐。然而,受限于自然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交通、居民收入等多因素的旅游产业,实施“精准扶贫”困难较大。博兴县扶贫办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探索合理管理、运营及收益制度,用实际行动走出一条扶贫开发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双赢道路。
  打渔张森林公园是远近闻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因其背靠黄河、植被茂盛,又具有鲁北特色,备受市民青睐。
  2016年,乔庄镇扶贫办整合该镇落车李村、焦常村等19个省定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170万元,镇财政配套资金10万元,为打渔张森林公园购置了电动观光车6辆,建设特色商品木制便利店10间、特色水煎包体验店1处、休闲饮品店1处。
  建成后,该镇19个贫困村与山东打渔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原打渔张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签订委托协议,由打渔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出租经营,公司每年支付相当于投资额7%的固定收益分配给贫困村及贫困户。同时,乔庄镇成立了产业扶贫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科级领导作为项目监管责任人,对项目运营、项目收益及分配情况进行监管,协调解决项目运行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正常健康运营。
  为了保证扶贫资金的充分有效安全利用,该项目还设立“四权分置”的原则。“四权分置”是指,乔庄镇明确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19个贫困村;经营管理权归属于山东打渔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收益权属于贫困村和贫困户;监督权归属于镇政府,实行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收益权及监督权四权分离。这样既实现了项目专业化运营管理和扶贫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在有效监督下保障贫困户的收益,达到扶贫开发与地方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实现收益30.6万元,共发放收益12.5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67户、396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