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尊重医生 拒绝“医闹”
张炜
  近日,一则“首个中国医师节,我们遭遇了一场‘大型医闹’”的新闻,让人唏嘘不已。某医院抢救一名产妇时,其家属冲击手术室,在产妇抢救无效死亡后,又纠集多人在医院闹事。在“医师节”的氛围中,这场闹剧让人堵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世间最难以承受的痛苦之一,就是亲人的离世。然而,即便医疗技术再先进,很多疾病仍不可治愈,即使医生水平再高,也会有失误和偏差。当医生全力实施救助,甚至累得筋疲力竭,没有挽回病人的生命时,遗憾和无助,同样会填满心胸。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而非埋怨和指责。
  在很多人眼里,进医院治病,就如同做生意:我交了钱,你就得治好病,治不好,就是你的责任。绝症患者或者危急病患的家属,也有不少抱有这种想法。患者一旦出现生命问题,他们心理自然会不平衡,不由得把怨气撒到医生身上,“医闹”也就有可能发生。
  据统计,2001年至今,我国记录在案的杀医案件共发生47起,有50位医务工作者因此丧命。而这些医生,本来可以救助更多的病人。“医闹”,动摇着医患之间的信任,破坏着医生的执业环境,影响着整个救治秩序。
  当家属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便是签订了一份契约。遵守契约、相信医生,是一道底线。不可否认,是有一些“黑诊所”和无良医生存在,也有医生因水平有限,出现失误。但无论如何,绝大多数医生,会尊重患者,把挽救生命放在首位,期盼患者康复。这种信任,不仅需要纸质的契约维护,更需要医患双方敬重生命、遵守道德。
  “医师节”的设立,会督促医生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恪守医道、尊重患者,同时,也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生的环境。
  事实上,医生每天接触的是谁都不愿得的疾病,干的是苦活累活,“过劳死”的医生不在少数,因为苦累或者不被理解,自杀的医护人员也有人在。问起“医师节”的愿望,很多医生不盼鲜花和荣誉,而是希望“放一天假陪陪家人”。而据调查,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疗行业的医生,比例竟然达到了60%以上,这怎能不让人担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谁都不希望生病,生了病,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态。把医生看成“神”,或者看成“敌人”,都不利于治疗。把医生当做可托付的朋友,共同尊重生命,开展正常的医疗进程,无论结果如何,心平气和。如此一来,“医闹”也就可以消失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