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少数民族武术

  中国武术在国际上被称作“功夫”,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构成的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方式。武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被视为中华文化之精粹,又称国粹。
  我国的少数民族武术,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狩猎或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少数民族先民们最初习武是为了对抗凶猛的野兽,以求得自保,后来武术又成为了一种军事技能,现在的少数民族武术已经集健身活动以及表演技艺功能于一体。
  少数民族武术的比赛项目包括拳术、器械、对练三种,根据比赛人数和性别,分为个人和集体项目、男子组和女子组进行比赛。
  拳术是武术中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地域性文化派生出来的,这些主要流派被称为“拳系”。目前,中国武术至少有七大拳系,即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太极、形意、八卦。除此之外,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武术,但无法包容在这七大拳系之内。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器械是这块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古代兵器演化而来。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这十八般武艺就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由于年代、地区和流派的不同,关于“十八般兵器”的解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十八般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铖、钩、叉、鞭、锏、锤、撤、镋、棍、槊、棒、拐、流星锤。它们也是古代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