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龙福环能科技董事长段建国:
逆风飞翔,让废塑料华丽变身登大雅之堂
    龙福环能科技董事长段建国。(刘永恒摄影)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任宵 通讯员 王洪磊
  如果告诉你五彩斑斓的地毯的原材料是废旧聚酯瓶,其中200个聚酯瓶就可以织就6平米地毯,是不是难以置信?在阳信,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公司,每年20万吨的废旧聚酯瓶从这里华丽变身,变成一条条漂亮的毯子,进入高档写字楼、酒店和千家万户,还大量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
  让这不可思议的一切变为现实的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段建国,一个紧随改革开放进程,喜欢特立独行“逆风飞翔”,集东北人的闯劲和山东人的踏实于一身的企业家。
  响应“横向联营”政策,东北“支二代”回山东创业
  第一次见到段建国,他浓浓的东北口音总能不经意间把记者的思路支到山海关外,让人联想到厚重的黑土地和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原来并不是“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段建国的谈吐间没有戏谑和冷幽默,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透出骨子里山东人的实在劲儿。
  段建国的父亲本是莒县一公社干部,1958年,被选中成为支边青年,不满20岁的他只身一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嫩江县大西江农场,这里也成了段建国的出生地。
  子承父业,段建国参加工作后也进入大西江农场,收入不算多,但生活还算过得去。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父辈这般平淡的生活,总想着到外边看看,闯一闯。时间来到了1985年,改革开放让全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很多国有企业喊出“横向联营”的口号,打破地域界限,合作共赢。段建国所在的大西江农场就与无棣县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创立山东无棣沿海资源开发总公司,段建国主动申请,21岁的他离开黑龙江第一次踏上了山东老家的土地,出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由于工作能力出众,段建国很快从办公室副主任直接升任总公司副经理,并兼任无棣县东风港冷藏厂厂长。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浪淘沙,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开始走入历史。1993年无棣县整合资源,将三个冷藏厂、一个饲料厂、一个养虾场和一个窑厂组建成立无棣金海集团,段建国出任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这也是他在国有企业的最后一个任职。
  1998年,时年34岁,在体制内被认为前途无量的段建国作出了一个惊人举动——跳出来自己单干。回到山东的十几年间,段建国一直与黑龙江有密切的业务往来,黑龙江盛产大豆,大豆榨油后剩下的渣子——豆粕,是养鸡和养虾的必备饲料。段建国开始做豆粕贸易,从黑龙江运到无棣当地销售,他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渴望实业兴邦,接手即将倒闭的油棉厂和化纤厂却连续遭遇“滑铁卢”
  “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国企干部,我一直想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实业兴邦,我不能忘记初心。”段建国再次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准备从豆粕贸易转向做实业。2004年,他收购了阳信一家即将倒闭的油棉厂,厂子职工不足百人,几经改制,一直没有摆脱体制的束缚,找不到快速发展的路子。
  段建国用尽了之前十几年在国企学习的管理经验,内部梳理管理体系,外部四处寻找产品销路,但企业效益仍然不见好转。这次“试水”让他在第一次失败中探知了市场冷暖。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经历磨难,先期“交学费”才能换来后期的收获,段建国正是需要“交学费”,“吃亏长见识”。
  段建国是个聪明人,他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紧闭的市场大门前,他选择另辟蹊径。
  2006年,段建国收购了一家小型化纤厂,立志在化纤产业上有所作为。然而,就是2006年,正值全球石油资源空前紧张,国家原油价格节节攀升。
  大环境恶劣,小环境也不理想。当时的化纤厂采用石油聚酯切片为原料生产涤纶长丝,只有年产3000吨的能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时难以突破,无力与江浙一带的大企业竞争。
  段建国选对了行业,却无奈没有赶上好时候。
  段建国绞尽脑汁想办法,改造原有设备,转产丙纶、锦纶等,几千万元资金投进去了,但就像石沉大海,企业丝毫不见好转。
  那是段建国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他在夜不能寐的时候反问自己这么干到底图的啥?坏情绪会传染,有些多年跟随段建国的老部下开始离开另谋生路,这反而得到了他的理解——“都是要养家糊口的,谁会在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企业里浪费时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段建国胸怀实业兴邦的豪情壮志,性格坚韧的他不相信自己走到了绝路,他认为自己还有机会。
  占领政策“风口”,打造全球第一个废旧塑料回收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段建国有一个习惯,看报。这个习惯给他带来了人生的转折。
  从2003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约束加大的情况下,2004年至2006年全国范围组织开展能源节约活动。2005年底,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中央建议里面,一个是提出GDP能耗的量化指标。国家的高度重视,让节能环保行业站到了政策的风口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段建国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敏感地嗅出了不同的味道——化纤行业是重化工行业,走节能环保的路子才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说,节能环保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也代表了行业趋势。从化纤行业来看,江浙一带已经有一批用废旧聚酯瓶生产再生涤纶短纤的企业,但都因生产不稳定、废丝率高,没有形成专门做再生长丝的规模化企业。但恰恰是再生长丝,附加值比较高。
  “做稳妥的再生涤纶短纤,还是更富挑战性的再生长丝?”前者保本,后者赚钱,但后者的科研难度决定了它是最难啃的“骨头”,有实力的江浙企业还做不了,何况尚处于困难期的龙福?这个抉择犹如一个炸弹,在龙福管理层“炸开了锅”,大多数人认为:应该走生产短纤的路子,毕竟公司的现状是为了保生存,要让企业尽快见效益。但段建国不这么想,做短纤可能短时间内可以求得生存,但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打价格战,而且短纤技术含量低,容易被模仿,等项目投产,说不定利润已经被稀释掉了。从2007年开始,段建国想方设法筹集3000万元资金,对“回收废旧聚酯瓶片生产再生涤纶长丝技术”进行攻关。半年的苦战之后,中试装置建成了,开车的第一天非常顺利,让大家处于兴奋之中。
  但谁能知道磨难刚刚开始——当天晚上,装置出现了严重飘丝,之后的生产一天不如一天,以致于最后不得不停车改造。改造的过程异常艰难,反反复复,一天一天过去,院子里的废丝越积越多,以致于偌大的院子都放不下。职工们中间弥漫着绝望的情绪。段建国是这样一个人,别人越觉得没希望,他越来劲,“我非要搞成让大家看看”。3000万元的投资、一百多次的技术、原料实验和工艺调整,对设备进行了三十余项重大改进之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连续稳定的工业化生产成熟方案成型了,重要的是这个方案实现了100%瓶片生产涤纶长丝,产品质量与石油原生料生产的基本相同。
  这是让人难忘的一天:2007年7月7日,当中国第一条废旧聚酯瓶片生产再生涤纶长丝的生产线建成于渤海之滨,当第一缕达到国际标准的“银丝”从生产线上产出,中国只能生产废旧聚酯瓶短纤维的历史被彻底改写,龙福研发的“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生产再生涤纶长丝”技术,解决了100%利用废旧聚酯瓶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而且一下拿下了8项国家专利。
  “如果我们生产瓶片、长丝、毛毯,片不赚钱丝赚钱,丝不赚钱毯赚钱,三者都不赚钱的话,这个行业就不存在了。”段建国决心要打造一条产业链,建设全世界第一条从废旧聚酯瓶回收、瓶片加工、再生涤纶长丝生产和再生涤纶毛毯织造的生产流程,完成了由原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我们现在利用回收自国内外的50亿个废旧聚酯瓶,每年生产出600万条家用毛毯,回收超过20万吨的聚酯瓶,相当于一个300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矿泉水瓶总量;每年可节约石油120万吨,节能折合标准煤170万吨,龙福织的毛毯远销到欧美和日韩等国家。”看得出,改写了废旧聚酯瓶再利用的历史,是段建国的骄傲。
  “洋垃圾”被禁止进口,龙福失去了一半原料来源,段建国要在全省建废旧塑料智能回收体系
  强者的进阶之路总是荆棘密布。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2017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禁止废塑料进口,让不少以进口废塑料为原料的加工企业面临难题。而龙福的原材料中有一半为进口原料。进口原料来源被切断了,如何从国内寻找充足的原料?段建国脑子又开始飞转——建设覆盖全山东的废旧塑料智能回收体系。2017年8月,段建国上报《关于建设全省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模式的报告》,并于10月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的亲自批示,提出对阳信龙福环能等企业自建废塑料回收体系做好规范引导和政策扶持。随后,省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厅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重点企业先行先试建设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的意见》,确定龙福环能作为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基地开展试点。
  段建国说,可年回收废塑料70万吨的废塑料回收体系建成之后,有利于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有利于山东的绿色发展。
  33年来,段建国把根扎在滨州,成功演绎了一个创业者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不断奋进超越自我的故事。12年来,段建国成功把一个年产值几百万的小油棉厂打造成世界再生聚酯龙头,这是他创造的科技传奇,他也在期待自己传奇继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