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粮食滨州
——山东滨州粮食产业化道路探寻

  经济日报记者 管斌
  编者按
  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经济日报》用整版隆重推出了对我市粮食产业的深度报道。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经济日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管斌创新性地提出了“粮食滨州”概念,并以磅礴的气势、鲜活的语言,从独特的视角,报道了粮食产业发展的“滨州模式”。经济日报社宏观经济部副主任瞿长福配发的评论,深刻、新颖,充分肯定了我市的探索和实践,强调“滨州走的路,就是通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来确保粮食长久安全,即从现代农业角度来维护粮食安全”。本报现一并转发,敬请关注。
  黄河之水从滨州大地流过,滨州之歌在黄河之洲欢唱!
  这欢唱中“粮食滨州”的乐章格外响亮、格外动听,而且歌声像长了翅膀,飞向全国。
  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山东滨州召开。
  国家粮食局授予滨州“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称号。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粮食滨州”是总书记指示精神的生动体现。
  2017年滨州全市粮食加工转化量1437万吨,全市粮食产业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工业企业5个百分点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6年的12.74%提高到2017年的14.16%,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率居全国前列,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滨州,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转向粮食加工转化大市。
  企业:努力并创新
  记者来到邹平县,走进西王集团采访。这是在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企业,这个企业的主业很有意思,粮食和钢铁,来硬的有钢铁,来软的有粮食,当初怎么选了这么两个相互不搭界的产业?
  王勇董事长的回答更有意思。他大高个、大嗓门,典型的山东汉子。他向记者靠了靠,压低了些声音,像是要告诉一个大秘密的样子:“说实话,当年在想企业干什么的时候,想起了毛主席的话‘一个钢铁,一个粮食,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就什么都不用怕了’,那就干不用怕的事,我们就选了粮食和钢铁!”
  现在钢铁过剩,要去产能,不好做;粮食又是库存问题、又是价格问题,也不好做。西王现在该怕了吧?
  西王不怕!
  西王不怕,不是憨大胆,是有底气。他们的钢铁,是搞的特钢,销路很好,本文是写粮食,钢铁按下不表。他们的粮食产业,主要是搞玉米的精深加工,发展得怎么样?牛,忒牛了!
  目前,西王年加工玉米300万吨,集约化水平全国最高,是全球最大的注射葡萄糖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结晶葡萄糖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结晶果糖生产基地,是亚洲最大的淀粉糖生产基地、麦芽糊精生产基地以及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玉米深加工基地和玉米油生产基地。
  这样的企业,市场怎样呢?
  企业淀粉糖产量占据全国三分之一,其中无水葡萄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7%,玉米油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西王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企业。
  2017年西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利税26亿元、上交税金1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78%、74%。今年1-7月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63亿元,利税14.4亿元,上交税金5.99亿元。
  西王集团,一粒玉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西王不论搞钢铁,还是搞粮食,都紧盯市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走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一句话,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滨州,不仅西王这样,渤海实业、和美集团、金汇玉米、华义玉米、玉杰面粉、黄河粮油等粮食加工企业,都走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滨州粮食产业亮点纷呈,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格外亮丽。
  在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万物可用、互为依存的哲学在闪光,循环往复的天地之道,也是企业发展之道。中裕食品形成了从“生物育种→良种繁育→基地种植→收储→初加工→精深加工→废弃物转化→液态饲料→生猪养殖→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沼气发电供热→沼液有机肥→小麦种植”的循环闭合产业链条。
  在香驰控股,战略发展部经理王永军对记者说,他们通过完善水电汽基础设施、配套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提高废物再生利用水平等措施,建成了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五大循环利用圈。通过污水处理,可实现日生产发电用沼气2.8万立方米,回收再利用中水2000吨,提取蛋白渣50吨,回收污泥有机肥30吨,年增加效益2000余万元。
  滨州有了这种发展的新理念,目前全市小麦、玉米、大豆原料综合利用率均达98%以上,小麦精深加工已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循环产业链,玉米、大豆也实现了深度梯次开发,初步形成了粮食产业的大循环、全利用、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探寻滨州粮食产业的成功之道,市粮食局局长高玉华说:“最关键的是龙头带动和科技创新!”
  目前,滨州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70多家,4家进入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10强。
  滨州形成了企业汇集、产能汇聚、市场汇通,这“三汇”集聚的磅礴之势,仿佛造山运动,隆起高大的山脉,超常规推高了滨州粮食产业的发展。
  记者在滨州采访粮食产业,感受了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在三星集团,记者感叹企业创造的奇迹,而这奇迹中自然少不了科技的精彩表演。
  那年三星集团董事长王明峰,与大家吃住在一起,研发玉米油的精炼,没白没黑地干,星星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汗水,月亮知道他们付出多少心血。当那纯净、莹澈的玉米油,一滴滴,从自主研制的精炼设备中流出的时候,幸福的泪水挂在了科研人员的脸颊上。
  打造国内第一条专业玉米油精炼生产线,
  建成国际一流的玉米油灌装包装车间,
  拥有全球领先生产设备,
  ……
  从筹资600万元成立农机修理铺起家,如今,三星集团已拥有100多亿的总资产,技术总监王月华说:“我们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玉米油产业研发基地,技术创新是三星取得佳绩的有力保证!产业链每延长一级,产品附加值可提高一两倍,甚至十几倍!”
  科技的威力,同样在山东御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副总经理刘国民说,我们公司拥有的2万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
  走进大豆蛋白分离车间的总控室,记者看到了大豆蛋白被分离的全过程,工作人员无需到现场,轻触鼠标便能完成进料、分离等各个环节的操控。
  这么先进,御馨生物的产品影响如何?其产品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大大提高了国内大豆蛋白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话语权。
  ……
  滨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累计投入科研资金45亿元,全市粮油加工行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19项,西王集团、三星集团、渤海油脂等6家企业承担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个,具有4个国家级实验室。
  政府:能谋且善干
  2017年滨州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利税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8%。2018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6亿元、利税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9.4%。
  滨州粮食产业为何发展如此迅猛?
  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对记者说:“民为邦本,食为政首。多年来,滨州一直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粮、科技兴粮战略,紧抓粮食不放松,努力探索新路子!”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滨州地处渤海之滨,有丰腴的黄河冲积平原,有悠久的农耕文明,这个农业大市,在不懈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着自己的贡献。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粮食产业列为全市支柱产业重点扶植培育,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循环融合、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滨州模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滨州坚持规划引领。历任市委、市政府班子都高度重视粮食产业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滨州市将粮食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予以详细统筹,在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中占得了先机。“十三五”规划中,又提出打造1500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先后出台《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关于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二十条意见》,为粮食产业续航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此基础上,敢为人先的滨州,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确立了“1338”的粮食产业发展思路。
  “1338”指什么?记者问滨州粮食局监督检查科科长郭玮,她介绍,这是指打造1个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培育3个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创建3个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升8个国家级实验室,为促进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滨州不仅善谋,而且更善干!
  他们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滨州港、滨德高速、德大铁路先后建成投用,有效降低了粮食企业运输成本。始终秉承“强物流、兴产业”的发展要义,投资建成了一条连接滨州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双股铁路专用线。滨港铁路二期建成后,粮食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他们注重以项目促产业,紧抓国家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的机遇期,积极进行项目策划和包装,仅2016年推进的仓储物流、批发市场、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就达134亿元。今年中裕食品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西王集团玉米果糖项目、香驰控股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和功能糖项目等分别列入山东省政府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为推动粮食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广阔平台。
  他们发挥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设立20亿元黄河三角洲农粮产业基金,有效拓展了粮食企业的融资渠道。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的支持力度,2013年以来市农发行累计投放政策性粮油收储贷款36.6亿元,向粮食加工企业投放贷款38.8亿元,倾力助推地方粮食产业发展壮大。
  和美集团早已强大起来,但谈到企业有今天,董事长刘以林念念不忘政府的雪中送炭。他动情地说,和美开业不久,豆粕一下子由2300元涨到3300元,欢乐的嘴还没合拢,企业的脚步就迈到了生死存亡的门槛。
  正愁得要死,惠民县政府协调农信社,帮助贷款30余万元——这是救命钱啊!
  争气的和美,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完成销售7000吨,贷款还清,还有结余,公司起死回生!
  全国各地纷纷前来滨州参观。有位粮食企业的老总,看到滨州优良的营商环境,不禁感慨:“有这么好的生态,才能长起粮食产业的大树!”
  在渤海实业,董事长舒忠峰深情地表示:“政府服务好,发展环境好,干不好,于心不安!”
  滨州粮食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高,还得益于他们重视品牌战略。滨州市市长宇向东说:“我们大力实施粮油品牌战略,逐步实现精深加工产业化、主导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规模化。”
  目前,滨州全市粮油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0个、山东名牌10个,获得省以上“放心粮油”品牌产品15个,邹平县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中国玉米油之乡”荣誉称号;西王集团被誉为“中国糖都(淀粉糖)”、“中国玉米油城”,三星集团被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为“玉米油系列标准制修订基地”。西王、长寿花、天下五谷、美食客、中裕、玉杰、十里香等粮油品牌享誉全国。
  滨州粮食产业品牌荟萃,辉映得“粮食滨州”在全国成为闪闪发光的大品牌!这种品牌效应,使得产品畅销全国,其中有10多家企业、30多个生产基地的产品进入了北京的超市和批发市场。阳信玉杰面粉公司的产品直供北京的92所高校,中裕食品被国家38个部委内部食堂指定为专供产品。
  农民:收入节节高
  记者手中拿起一粒小麦,是要告诉人们“粒粒皆辛苦”吗?
  是,又不仅仅如此。
  请问一粒小麦能变成多少种产品?
  在中裕,记者知道了小麦一粒一世界。从皮到里,榨净吸干,由一到一切,转而化之,或面粉,或酒精,或液体蛋白饲料……10大类500多种产品,小麦乾坤大,农业天地宽。
  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告诉记者,保证高质量精深加工的重要基础是小麦的高品质。
  中裕建立了6.5万亩育种基地和1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在各基地实行“三免一加”(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收购)优惠政策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指导、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管理模式,以高于市场价10%-30%的价格收购优质小麦,平均每亩小麦可带动农民增收336元,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贯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在这样的统一下,农民一改原来的粗放,发展着精准农业。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滨州”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滨州粮食之路。滨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庆平说:“坚持生态绿色、循环高效,推动从基地到餐桌、从低端到高端,实现三产融合、产业相连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跟随总经理张志军来到中裕的三河湖基地。
  基地紧邻的伏加河奔流着河水。好奇的青蛙,瞪大眼珠看了眼来人,惊恐地跳到河里。63岁的管理人员陈英杰知道我们到来,从地的另一边,骑着电瓶车赶来。他摘下遮阳帽,擦了把汗说:“我一人骑着电瓶车,巡视3800亩地。我一个人管播种、管浇地、还管收。”“那得很忙吧?”“不忙,都科技了!打药有飞机;浇地,推上电闸,一小时就是3千立方,一天就浇1千多亩地。”
  陈英杰从村里招来,经过培训,上岗管理。“几十年跟坷垃打交道,做梦都没想到一个人管几千亩地。”他伸出手臂,指点着范围,“这么一片地——”那“地”拉长了音。
  “一个人,看不过来吧,这么一片地!”
  “哎,看过来了!”,他一边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放在眼前,做了一个看的姿势,一边又说了遍“都科技了”!
  记者接过望远镜,举起来看,远处的村庄如在眼前。陈英杰颇有些自豪地说:“我这望远镜可看10里远,用它一看——整个基地一目了然!”
  “公司每年发我三四万元工资。”陈英杰越说越高兴,就像地里鲜活的庄稼,他的语言也那么鲜活,“我深爱这片土地,深爱公司!”
  河对过是老百姓个人种的庄稼,明显不如中裕基地的庄稼长势好。
  一位农民正背着喷雾器,手举喷杆,喷洒农药。他流着平头,手脸都晒得黑红。记者走到地头,与他聊起来。他是蔺家湾村的,叫蔺金祥,1964年生人,54岁。他自己有10多亩地,1亩地300元又包了10多亩地。以他为主,家里人也帮着,今年共种了20多亩地。
  “1小时能打多少?”记者看着喷雾器问。
  “1小时打3桶药,喷洒3亩地。”
  “浇地怎么办?”
  “我花了500多元买了电机、水泵,1小时浇2亩地。”
  “肥怎么施?”
  “运来农家肥,撒上。化肥,大体估计着施。”
  河对过中裕的基地,是把秸秆加上菌种成为有机肥,而且是测量土壤,缺什么肥就上什么。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精准农业,施肥也是精准施肥。
  蔺金祥去年实际种了13.9亩地,小麦每斤卖1.38元,加上卖的玉米,毛收入4.5万元。
  “种地纯收入多少?”
  “3万元。”
  ……
  蔺金祥看了看自己的地,用手指着河对过的基地,感慨:“那是条路子!”
  在滨州,企业跟着市场走,农民跟着企业走,政府跟着服务走,道路越走越宽广。
  滨州粮油加工企业参与主导组建专业合作社,以“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农户”模式开展土地流转、订单收购,掌握优质粮源,做大做强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专业化合作社1000余家,家庭农场774家,种粮大户4600户。大力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提高粮食附加值,全市63%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进一步增值。
  中裕食品、玉杰面粉、龙凤面业等企业,通过当地收购、基地种植、订单农业、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拉动滨州及周边市县优质小麦、玉米种植500多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近6亿。
  2017年,滨州全市粮食产业带动就业5.7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员2.4万人、间接就业3.3万人。
  靠玉米深加工发展起来的西王集团,走共同富裕之路。全村都搬进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为60多平米。这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土地集约化、生活福利化、村企一体化、管理社区化。
  不仅本村致富,而且带动周边,一方面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解决了工业用地,一方面安置农民到企业上班,并吸引他们自愿来西王社区居住。西王村先后共吸纳3万多人就业,年人均工资3万元以上。
  西王集团玉米年加工玉米300万吨,可每年拉动本市及周边玉米种植300万亩,收购价每吨高出其他地区40-60元,每年为农民净增收入近1亿元。
  壮大起来的西王,带动了乡村振兴。
  山东省粮食局局长王伟华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振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滨州粮食产业的发展,对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都有很积极的意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