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小视角下看中裕“营企大文章”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志勇通讯员孙秀峰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食品的质量,怎样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如何改变看着有食欲,吃着没有味儿的境遇?近日,记者走进了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眼见为实,切身感受。不夸张地说,这家企业的做法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哪怕是一粒麦、一滴油。自己做不了的就去基地直采,海里的食材去海边,地里长的就到田间地头。做食品,怎能不凭良心干!
  “他家的面条啊,我知道,我们家老太太一直吃着,很认这牌子。”说这话的是新华网记者李洪涛,在一次与记者聊天的时候,他谈到了中裕。印有“中裕”品牌的挂面、面粉陈列于全国各地的大型商超和便利店,稍有厨房经验的读者可能并不陌生。单单说市场覆盖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营销做得好。但是中裕挂面为何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广为赞誉?可能连消费者都带着疑问,好奇中裕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让面条“不断条、不混汤、不粘团,闻着有麦香、吃着有嚼劲”,关键是还没有任何添加剂?
  推开中裕大门,目之所及,与其它食品企业无异。耸立的办公楼、高低起伏的加工车间,人来车往的繁忙。但当记者真正融人这家企业之后,却感受到了别样内涵,甚至是震撼。
  带着放大镜看中裕,点滴皆是文章。
  中裕是行业内敢吃螃蟹的第一家。为了保证加工用的小麦原粮安全、优质,杜绝陈化粮与从市场收购“一锅烩”的弊端。中裕从成立之初便自己种植小麦,通过流转土地建设高标准示范田;通过订单种植,带动农户增收的同时,保证源源不断的新鲜原粮供给;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发展高端育种,做到专种专用,为后期专粉专用埋下根基。
  在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白茅岭基地,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军告诉记者:“眼前的这一万多亩田地,本是盐碱地,是散乱差长不好作物的小块田。今年中裕将这万亩地悉数流转,进行机械平地、建设混凝土沟渠和配套设施,为的就是让土地储备发挥农田集中化、规模化、一体化的价值。后期将以沼液配合黄河水进行盐碱改良,相信不久,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示范园将尽收眼底。”这一片基地距离中裕公司25公里之远,虽然土地偏盐碱,但周边生态优美,天空时有白鹭飞过,鸟鸣啁啾。类似这样的基地,中裕流转从不含糊。在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中裕累计建立了6.5万亩育种基地与150万亩优质麦种植基地。
  中裕挂面、面粉为何这么优质?是因为中裕对原料的把控,做到了亲力亲为,丝毫不让。所用原粮都是当年新鲜优质的小麦,而且做到了从100斤小麦里只提取20%的麦芯精华做成面粉。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产品,怎能不优质呢!
  在中裕打造的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记者看到了一粒粒小麦的“七十二变”。
  消费者或许熟知中裕挂面、面粉做得好,要竖大拇指。但那只是中裕版图的冰山一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养鱼,得先有池塘。中裕同样遵循生态发展的逻辑,为了保证质量,便向上游延伸发展订单种植、高端育种,建立了庞大的供应链“后院”。中裕在初加工的基础上,向深加工与下游延伸。将初加工的余料用来提取谷朊粉、酒精,依托优质面粉生产烘焙、速冻与主食产品;将深加工筛下物和酒糟混合青贮玉米、麸皮用于养殖;养殖环节的粪污经废物综合利用,生产沼液沼气;沼气用来发电发热提取天然气,回到生产环节,沼液则配合黄河水流进种植基地和蔬菜基地,成为田地最有营养的有机肥……
  像车轮辐条般转动的一条产业链,收获的是十大类500余种产品,而且是高质量产品。
  “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成本、不惜一切力量,保证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这样的标语可见于中裕基地、加工车间,甚至每一间办公室。中裕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举个例子。为了让优质产品快速到达消费端,中裕从2009年开始进军服务业。先后创建了法兰卡1876、麦便利与中裕快餐等高端直营店。服务业,特别是餐饮零售,对“吃”的要求从来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为给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放心的食品,中裕对原料的把控只有一个原则——保证质量。为了保证油的安全优质,中裕在蔬菜基地自种花生与芝麻,自建小磨坊生产花生油与香油;为了防止鸡精味精等产品对食材的影响,中裕快餐乃至食堂禁止厨师添加此类辅料,为此不惜开除三位大厨;为了保证快餐店用的牛羊肉纯净无污染,中裕直接派人到青海考察采购山脚下的牛羊;张家口张北的土豆和内蒙古赤峰的西红柿与小米、浙江宁波的海鲜、黑龙江五常的大米,乃至新西兰、荷兰的奶制品,都是中裕直采的优质产品。
  “能自己做的自己做,自己实在做不了就去源头采购。海里的产品去港口采,土地长的就去田间地头。无非就是成本高一些,但是能保证质量,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食品安全是中裕生存的根,而质量与品牌是中裕的命。没有根和命,就没有中裕的今天。”张志军说。
  中裕输出的产品质量没得说,而对采购进的产品遵循同样的原则——高质量与好品牌。小到一张纸,大到一台几百万的设备。中裕采购纸不图便宜,而是为了环保,采购可快速降解的再生纸,而且在每一处放纸的地方,都标有“只用一张”的节约醒语;中裕采购设备,不图省钱,而是看品牌看质量,因为长远利益要大于一时的贪便宜。
  中裕的每一把挂面都印有这样的一句话——“赚钱凭良心”,这句话体现在中裕干事创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点,都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古人云:“于己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中裕,当为大商。
  一个晨会,保持了15年。一年365天,一天也没落下。让数据说话,以文化治企。中裕在企业管理上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从0到1,中裕建设了一条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国内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循环经济产业链;从无到有,中裕产品入驻发改委、科技部、省大人等40多个国家部委内部食堂,覆盖全国沃尔玛、大润发、银座等1800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入驻苏宁、天猫、京东等30家电商平台。打造了一张从育种到餐桌“全覆盖”的供应网络,布局了一张从中央到地方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从有到精,中裕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挂面加工10强企业、“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首批“早餐工程示范企业”。2017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小麦重点实验室,并与国家粮科院共建小麦创新技术中心。
  15年前,中裕只是一家45人的面粉加工厂。15年后,中裕成为拥有6000名员工与万余名临促人员的大型企业。高端育种、订单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主食加工、绿色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蔬菜种植、餐饮商超、冷链物流等十大板块,超过30个部门,企业如何更加有效地运转?部门之间如何配合更默契,防范腐败?如果说之前中裕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抓住了市场黄金期,将“中裕品牌”快速推向消费者的餐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现在,15岁的中裕开始放慢脚步,深化管理,储备人才,为从“创立品牌”到“引领品牌”的升级积蓄力量,练好内功。
  如若把中裕比作一棵大树,地上能看见的是产品和服务,地下看不见的则是管理与制度。一棵树地下的部分要远远大于地上的部分,中裕也是如此。
  中裕成立伊始,虽规模小,员工少。但保持了群策群力,集众人智慧解决问题的老办法,也秉持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廉洁透明、高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这个“老办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了中裕独具特色的“总经理办公会”,一年365天,15年没落下过一次,成为中裕由小帆船发展为巨轮的坚实航舵;这个“真作风”由内而外、春风化雨,打造了中裕“老中青”相结合的管理团队,成为中裕实施人才品牌战略最坚韧的利器。
  “各部门一把手、储备干部,一起汇报问题,一同拓展思路,一道解决问题。让办公会成为公司快速运营的智库,为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执行构筑起坚实的根基。”张志军说。
  中裕办公会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公司的发展升级迭新。近年来,中裕转向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企业管理的“质量”建设,而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信息化、数据化与扁平化。为此,中裕与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浪潮集团等深入合作,全方位启动智能化、信息化与数据化管理,并要求各部门汇报问题以数据说话,坚持实事求是,上传下达沟通无碍,落实执行雷厉风行。张志军告诉记者,中裕企业管理走过了2个阶段,从建厂时的人管人阶段,到起步后的制度管理阶段。每一步发展都是跟随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按规矩靠制度办事,一步一个脚印。而现在中裕处于文化与制度相结合的第3阶段,中裕将文化内涵融入到企业制度管理之中,对于塑造品牌,调动员工积极性,展现中裕团队魅力起到鞭策作用,这是中裕的特色,也是中裕沉淀多年的核心所在。今年9月29日,“儒商大会”在山东召开,儒家的思想与力量让世界瞩目。以儒家思想治企将是中裕企业管理的第4个阶段,在企业管理层面,中裕坚持“做自己”,而不是盲从跟风、复制其他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这一点,同样是中裕的魅力。
  齐鲁大地,粮食滨州。农业新旧动能转换风鹏正举,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未来,这条路更宽。正如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经济日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管斌观摩中裕后所感——“小麦乾坤大,农业天地宽。”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