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体育场馆:覆盖滨州城乡的新福利
    在1994年10月10日的《滨州日报》上,刊登了滨州体育馆落成的消息。


  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任宵
  如今的滨州城区,以渤海十一路为界,好像被一分为二。西区,马路宽阔、高楼林立,节奏飞快,像富有激情与活力的青年,张开怀抱,拥抱四面八方来客。东部的老城区,这里更为含蓄,老街坊的寒暄,老工友的嬉闹,一盘锅子饼、一碗义和面,是老滨州人最传统和熟悉的生活方式,拥挤的老楼群落里还藏着他们改革开放40年的回忆。
  这些回忆里包含着一波滨州老体育人的故事,和一串滨州体育场馆里留下的印记。
  说起滨州体育场地,很多人会想起小时候踢球时的尘土飞扬、赛跑时脚下的煤渣咔咔作响。而随着时间推移,那些“60后”、“70后”的记忆被尘封,人们的视野开始被一座座高大的球馆和一片片宽敞的体育场占据。
  如今,坐落于黄河二路渤海六路的“滨州体育馆”已被沿街楼遮住雄姿,这里曾经是城区一座标志性建筑,红极一时,而它的诞生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故事。也正是从这座体育馆开始,拉开了滨州体育从土场子到大场馆的迭代变革,健康向上的体育元素涵养着现代滨州人的精神气质。
  滨州体育馆建设一波三折,它的建成启用,标志着滨州体育从土场子到大场馆的换代升级拉开大幕
  李瑞平,滨州体育馆第一任馆长,他参与和见证了滨州体育馆建设这段漫长的历程。
  初次见到李瑞平,他一米九多大高个,已至古稀之年,但腿脚麻利,精神矍铄。在约好的见面地点,他抱着一大堆泛黄的资料准备给我看,回忆也随着翻开的一张张照片和一页页日记娓娓道来。
  1968年,20岁的李瑞平在老家烟台从戎入伍,之后辗转来到惠民军分区,由于他身材高大,在部队期间一直都是篮球队的主力,也因此争得不少荣誉。1972年,李瑞平退伍后被安排到惠民地区体委工作,继续他的篮球事业。其间,他在打篮球的同时开始接触自行车运动,逐渐也在这个新的领域内尝到甜头。1982年,全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李瑞平正式转行自行车,并进入山东省自行车队担任教练。三年后,他回到惠民地区体委,作为核心团队成员之一参与筹建滨州体育馆。
  “当时什么都不懂,一切从零开始。”李瑞平回忆,地区体委请了滨州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画图纸,执行这一任务的是刚从山东建工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庞生全,设计几易其稿,终于确定,馆内可容纳观众规模最终定在了2800人。1987年,滨州体育馆正式破土动工,然而仅仅在一年多以后,框架搭建完成就已经用完了初期准备的170万元款项。没钱了,工程也就停下来了。
  这段时间,为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李瑞平被借调到国家体委帮忙做后勤保障工作,而这一次毫无征兆的借调工作,让李瑞平结识了时任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这也为重启滨州体育馆建设埋下伏笔。
  李瑞平是个有心人,也是个实诚人,久而久之,他积攒了好人缘。在北京工作期间,李瑞平认识了冯建中,后者是袁伟民的秘书。李瑞平将滨州体育馆建设的情况讲给他听,并邀请他到滨州实地考察。在冯的帮助下,李瑞平形成了书面报告,详细介绍了滨州体育馆建设的迫切性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回到北京后,冯建中带李瑞平来到袁伟民家中,亲手呈阅报告,袁伟民也对“山东大老李”早有耳闻,对他印象很好。不久后,国际体委和国家计委批准了30万元拨款,同时在惠民地区体委的努力下,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厅30万元的扶持资金也陆续到位。
  中央和省里的拨款到位,滨州各单位和大型企业也纷纷动起来,捐款捐物资,众人拾柴火焰高,滨州体育馆度过困难时期,建设重新启动。“说到底我就是个执行者,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如果没有大家帮衬着,我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滨州体育馆也不可能建起来。”时隔三十年,李瑞平说起那段日子还非常动容。
  时间来到1991年,体育馆主体建筑很快完成,到了封顶的关键一步。顶子需要钢质网架搭建,而全国最好的网架是一个叫飞鸿的徐州品牌。“当年全国钢材紧张,能订上货已经很不容易了。”李瑞平说,“那时候物流不发达,厂家送货的话少则半年,长则遥遥无期。”为了能尽快让体育馆封顶,李瑞平拿出自己“老司机”的能耐,从地区体委借了一辆解放牌卡车,自己一个人往返徐州与滨州,用一个月的时间,将64顿钢质网架全部运回。
  回忆那一个月,老李十分感慨。“我凌晨三点从滨州出发,大约中午一点到徐州,两三个小时装货,这也是我睡觉的时间。”下午四点开始返程,晚上九点抵达济南,此时人困马乏,修整一晚,第二天一早再上路,九点之前回到滨州。“网架都很重,人搬不动,我就从印染厂借来叉车卸车,下午卸完车晚上再出发。”如此两天一个来回,循环往复一个月,滨州体育馆封顶的材料终于准备齐全。
  封完顶后,体育馆开始内装修,最重要的就是地板和椅子,那时候全国最好的市内场馆木地板产自河北保定某军工厂,而潍坊临朐生产的椅子质优价廉,但两个厂家都订货困难。时任滨州地区行署专员李戈听说滨州体育馆遇到的问题,主动当起联络员,与两个厂家领导协调,订货单很快敲定。
  1994年10月8日,是李瑞平一生难忘的一天,经过“八年抗战”,滨州体育馆终于落成,他也当即上任第一任馆长。
  从建设者到经营者,李瑞平又迎来人生的新课题,之前是“四处化缘”,现在是想法挣钱,建设期间欠下建筑公司70多万元的工程款还一直没还。
  如何补上这70多万元的窟窿?
  李瑞平是个爱动脑子的人,他开始为体育馆找冠名商。“广营清真肉食系列食品”的名号被挂在体育馆外墙,李瑞平挖到了第一桶金。之后知名酒水品牌扳倒井主动上门联系,要求冠名,将滨州体育馆改名为“扳倒井体育馆”,报酬是5年共计25万,这真可谓雪中送炭,洽谈结束,双方愉快签约,老李就等着资金到位了,然而事情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体育馆更名的事情传到了很多人耳朵里,迎接老李的是一片质疑声,大家无法理解,滨州的体育馆为什么挂上了外地白酒企业的名字?在各方压力下,“扳倒井体育馆”的方案被搁浅。
  大钱不好赚,可以攒小钱。两条路子,一是搞赛事,二是展销会。
  李瑞平回忆,上世纪90年代,全国兴起穿羊毛衫和皮衣,他就长期在体育馆搞展销会,一天能收入5000元,“别看钱不多,苍蝇腿也是肉,积少成多。”李瑞平说。
  一手卖皮衣,一手搞赛事。他积极与省体育局和国家体委联系,尝试着办全国青年男篮争霸赛,邀请国内顶尖的四支强队——八一、南京、辽宁和济南来滨州打比赛,轰轰烈烈的比赛搞起来,建工集团、电信公司都积极参与进来,赛事冠名和赞助接踵而至,第一届就赚了五六万。之后,李瑞平将目光投向海外,很快促成滨州国际篮球邀请赛,澳大利亚男女篮访问滨州,滨州的篮球赛事表演市场迎来鼎盛时期,70万元的欠款三年就还清了。
  “文体不分家,那段时间滨州各大企业的联欢活动也都到体育馆来办,体育馆成了滨州文化艺术的集散地,红红火火,赚足了人气。”李瑞平说。
  时光流转,社会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只能容纳不到三千人的滨州体育馆开始无法满足大众的要求,尤其是奥林匹克体育馆和市民健身中心建成以后,这个老馆渐渐远离了滨州人的视野,而如今李瑞平也已经离开工作岗位10年。
  近日,记者来到这座久违的体育馆旁,它目前已经交由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管理使用,必须穿过学校门前的胡同,才能见到它的真容。透过铁丝网,看着外墙上历经沧桑一直没换过的“滨州体育馆”五个大字,或许你还能在脑子里勾勒出当年场地里健步如飞,看台上山呼海啸的壮阔场景……
  滨州市县全面掀起体育设施建设高潮,各县区大型体育场馆遍地开花,滨州奥体公园不断承办全国性、全省性大型赛事,提升了滨州知名度
  跨入21世纪,在距离滨州体育馆10公里外的滨州新城区,还是大片未开发的处女地。2006年,经过规划,滨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奠基,这在滨州体育场馆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大工程。
  2003年,一个新的机构——滨州市体育中心诞生,其核心职能就是筹建滨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现任滨州市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市体校校长郭新生当时被任命为首任主任。他回忆,奥体公园的规划足足有2000亩地,东起新立河西路,西至渤海十五路,南起黄河十路,北到黄河十二路。最初的计划是建设新体校和一座五万人体育场、一座高规格体育馆。郭新生清晰地记得,2004年1月6日,我市召开了第一次奥体公园筹建会,由体育局、规划局、国土局、团市委、工会、妇联等部门组成的筹建小组人员一起乘车到西区考察。“当时西区在大规模搞建设,规划奥体公园的这片地放眼望去空空荡荡,连条路都没有。”
  之后一年多时间,时任滨州市政协副主席于志刚带队多次赴上海、湖南、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南方发达地区建设体育公园的先进经验,并由滨州规划设计院开始做整体规划。2005年,市体育局从北京建筑设计院请来专家,帮助修改整体规划,同时对奥林匹克体育馆展开设计。2006年12月28日,滨州奥体公园奠基,奥林匹克体育馆正式开建。“那时候济南正在筹办第十一届全运会,滨州将承办武术套路和柔道的比赛,省里要求就在新建成的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比赛。”郭新生说,“全运会2009年举行,不到三年的时间,工期十分紧张,资金也没到位,大家压力都很大。”
  这三年时间,郭新生总结为“一波三折,酸甜苦辣”——除了几乎每天吃住在工地,严密监控着工程进度外,还要跟领导出去拉资金,本来计划同时开建的五万人体育场也因为要全力保体育馆而暂时搁置了。好在在多方努力下,2008年春节,体育馆正式封顶,并于2009年上半年竣工进入测试期。“体育馆采取主馆加副馆的形式,主馆能容纳7000人,智能化水平在当时的山东省内也是非常超前的,这在全运会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郭新生说,2009年的全运会,滨州赛区被评为优秀赛区,滨州奥林匹克体育馆被评为优秀场馆,因此得到省里400万元的资金奖励。
  在经历全运会的考验后,滨州奥林匹克体育馆开始承接多项国内外重大赛事。在这个场馆里,滨州体育迷们曾经一览前NBA巨星麦迪的风采,看到过澳大利亚男篮与山东男篮的激烈对决,欣赏过中国男乒领军人物马龙、德国乒乓球一哥波尔等名将的精彩表演……
  与此同时,各县区的大型健身场所有遍地开花之势。
  2009年12月26日上午,博兴县隆重举行全民健身中心落成典礼仪式,宣告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的投入使用,博兴全民健身中心占地165亩,总投资2亿元,包括篮球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网球馆、体育场及室外健身区设施,是一处具有运动健身、文化娱乐、大型集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健身场,自2008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500天,圆满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
  在无棣新城,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该项目于2015年6月立项,计划总投资5亿元,总占地222.35亩,主要建设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及室外活动场地,目前体育场看台和罩棚主体施工已结束,体育看台室内喷漆、观景台装修已完成,体育场完成地基压实平整;游泳馆、体育馆基础施工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推动无棣县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成为集全民健身、竞技训练、娱乐休闲和商业运作于一体的高端体育综合体。
  在沾化区,计划投资48亿元的国际足球小镇项目已列入全省重点工程、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足球小镇投资2亿元,占地近600亩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前来参观足球小镇时,踏上两块11人制场地仔细查看,他非常感慨,如此高标准的场地全北京也只有三块,而滨州足球小镇就有两块。高规格的场地对全市足球爱好者形成强大吸引力,小镇的建设借力沾化对接主城区的规划,使得滨州城市的运动空间被无限拉大。
  县级以上主城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校园里有了人工草皮足球场,体育场馆成了覆盖滨州城乡的新福利,涵养了滨州人的现代精神气质
  在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统筹推进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就是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不足、配套不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将“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列入政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要求之中。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滨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出台,我市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对省“第一书记”村、市“第一书记”村、生态文明村、市级领导联系村居点等优先配备发放健身器材,对其他具备安装条件的村居同步发放健身器材。各县区同步实施县区“第一书记”村、生态文明村健身工程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级体育部门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为5000多个行政村配备健身器材近4万件,实现全市行政村健身设施的全覆盖。
  北京奥运会后,全国持续掀起全民健身高潮,滨州城区的大型公益室外运动场地紧缺。2014年,滨州市民体育健身广场开始建设,项目总占地近200亩。仅用时一年多,广场竣工投用,东部区域为足球公园,设有1块标准足球场和6个笼式足球场,可以同时容纳300人训练和比赛;广场西部区域为篮球公园,设有13片标准篮球场和22片三人制篮球场,其中有6片标准场地为灯光球场,此外还有排球场、健身舞广场等,全部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
  2015年5月10日,山东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在滨州市民健身广场开幕,时任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出席开幕仪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在看到这么大面积高规格的公益运动场地后,她对滨州给予高度肯定。同时,近年来,多位中国足球界的大腕名宿接踵来滨,每次都要到市民健身广场转转,前中国足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俊生表示,滨州免费向市民开放公共健身设施,规模之大全国罕见。
  从2016年开始,县级以上主城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连续三年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市政府重点工作。至2017年底,全市各级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200多个居住区健身广场的建设工作,配备健身器材2000余件,完成三年总任务的75%。
  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全市投资10亿元专项资金,基本实现了乡镇中心以上学校和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人工草坪足球场地全覆盖,带动了我市群众足球和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但让滨州人在运动中强健了体魄,还涵养着滨州人的现代精神气质。
  正如中国男足领队李晓光在滨考察期间曾对记者表述的那样,运动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而且能提高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优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能让人们爱上运动,运动又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脸上挂满笑容、充满信心,让城市处处彰显活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