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记者 李诚 通讯员 赵岩
他年逾耄耋,从医近甲子,把毕生心血献给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一方百姓,以执着的精神和满腔的热情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人民的好医生。”他就是滨州市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滨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李秀峰。
少时即立志从医,一心救死扶伤甘赴基层,及时制止中毒性事件
李秀峰出生于龙口市一个沿海的小村子,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长大要当医生治病救人的目标。1950年,他考上当时国内著名的齐鲁大学医学院,即现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在校读了四年,大五到上海实习一年,全部费用都是人民助学金支付,未用家中一分钱。至今他还经常告诉孩子们:“我这一生能圆了学医梦,全靠政府给的人民助学金,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也不要忘记!”。
1955年,李秀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医附院(现在的齐鲁医院)工作。1958年,党提出“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李秀峰立即要求调到与农民更接近的基层医院工作。经过多次申请,组织上终于批准他到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广饶县人民医院工作。1963年,惠民地委、行署责令地区卫生局下了数次调令,把他调到了惠民地区人民医院(现在的滨州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怀着感恩的心认真工作,除了做好日常门诊和病房患者的诊治工作外,还时刻关注那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1961年春,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广饶县群众生活困难,采集刚出土的苍耳嫩苗炒着吃,导致数例儿童死亡,当地医生均误诊为流脑。有一天夜间,李秀峰随患儿的父亲出诊。他骑车一小时赶到患者家中,见患儿已死,询问病史,患儿并无发烧、头痛、呕吐等流脑典型的三大症状,全身也无出血点。征得家长同意后,他在死亡儿童身上作了腰椎穿刺,脑脊液清亮,镜检阴性。之后,他又遇到一个类似病例,晚餐均吃的炒苍耳,孩子抢着吃,吃得多,导致死亡。李秀峰当即排除脑流可能,确诊为苍耳中毒,并立刻向县领导报告,迅即进行“苍耳有毒,严禁采食”的宣传,很快控制了病情的发展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之后,600余例轻度中毒者也在山医附院派来的专家支援下,采取中药解毒汤剂和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自我,用前沿思维呼吁预防艾滋病
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在我省部分地区流行。此病由病毒引起,野鼠和家鼠是传染源。当时,李秀峰在益都出差,听说当地病房住着许多流热病人,他感到形势严峻,立刻向省政府提出灭鼠建议,同时向当时的滨州地委、行署作了汇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措并举,控制了鼠患。当时,中央爱委会检查组来滨州,对部分县、乡、村随机抽样进行了严格检查、评审,确定滨州地区为全国第一个无鼠害地区。
1988年春,李秀峰读了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Koop教授关于艾滋病报告的英文小册子。当时,我国的医生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病几乎一无所知,李秀峰深怕此病传入我国,便立即着手将全文分六章择要译出,两篇发表于《山东医药》,四篇发表于国家卫生部主办的《健康报》。
从医期间,李秀峰提出了医生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基本点”。他对工作精益求精,创造了滨州医学史上心包穿刺术、腹膜透析术、心脏电除颤术等多个第一次。为了宣传防治心血管病医学知识,多年来,他在全国性和省级医学报刊上发表论文、译文100余篇。
退休后仍不舍病人,坚持坐诊、查房,免费为患者看病
1992年12月,李秀峰正式退休,然而他退而不休,继续潜心钻研医术。他常说:“我是一名医生,看病是我的天职,无论退休还是在岗,利用自己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痛苦是我最快乐的事。”
从退休后起,李秀峰仍然在办公室为前来问诊的患者免费看病,同时每周坚持查房一次,查房时仔细询问每名患者的病情,热情给予治疗指导建议。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秀峰的腿脚也是越来越不方便,即便如此,他依旧心系患者。他颤颤巍巍地走,也要走到医院给患者看病,实在走不了了,就让女儿搀着。即使坐着轮椅,他也要把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都过问到。
2011年夏天,滨州下起暴雨,造成路面大量积水,深度已没过膝盖。已经87岁高龄的李秀峰趟着积水一步步挪向医院,同事看到后过去搀扶,建议他回家休息。李秀峰却说,“我的患者要做手术了,今天的会诊我必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