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上)
    前排左一为作者


后排左一为作者



  编者按
  “变化”是新闻的根源,是记者永远的追寻。变化中有欣喜更有阵痛。当新闻工作者面临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滨州日报的新闻人也感受到了“痛”;但大家更多的是适应变化,积极拥抱新的社会环境,积极接受新的技术手段,积极将一张纸的平面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实现新的事业大发展。
  籍此中国第十九个记者节到来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特刊,听听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讲述自己在大变化时代的新闻故事。
  王锋
  “沿着黄河去码头”最美“网红”赛道诞生记
  2016年春天,时任邹平县码头镇党委书记韩颖对我说:“码头镇的特色农业、生态环境非常好,邵家村的圆铃枣、前安村的甜瓜远近闻名,草庙村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广田的故乡,镇域内有黄河百年险工梯子坝,民宿建设已初具规模。您帮我们策划一下,推进推进码头的乡村旅游吧。”
  码头镇地处邹平最西北端,紧依黄河,也是黄河滨州段的最西界。数次去码头采访,我们总是或南岸或北岸,顺着黄河大坝前往。渐渐地,大坝路“走”进了我心中。大坝两侧尽是高高低低的杨柳、果树和平展展、大片大片的庄稼地,错落有致,极富层次,蜿蜒逶迤,风景秀丽,行走在上面,如同游走在画廊中。沿途但见,母亲河忽隐忽现,就像静卧的巨龙,一路作伴,令人感到温暖、踏实、亲切。
  那时与我一同前往码头采访较多的是张炜、田中岳、田军、王敦华、杜强。有一次,傍晚时分,结束在码头的采访后我们往回赶。在车上,我提出黄河大坝这么美这么绿色这么安静顺畅,社会上热爱骑行的人越来越多,应该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做文章!在大家相互“碰撞”下,想法渐渐明确:组织举办沿黄骑行活动,活动命名为“顺着黄河去码头”。
  想法有了,连名称都有了,如何组织骑行队伍?就此问题请教骑行专家——滨州市公路局党委副书记李辉。他说:“全市活跃的自行车俱乐部有几十家,参加各类骑行活动的上万人不止。队伍很好组织,放心好了!”这样,骑行活动的“总指挥”也有了。
  当我们把基本成熟的想法和码头镇方面一说,一拍即合!
  2016年6月4日—5日,滨州日报社、邹平县码头镇联合举办了“爱滨州游滨州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活动,共组织多个俱乐部的50人参加。行进的队伍、转动的车轮、骑手们的彩衣,俨然成了黄河大坝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2017年5月28日,滨州日报社和码头镇联合举办了滨州首届“顺着黄河去码头”骑行大赛,来自全市的百名选手,在黄河大坝上燃烧、绽放速度与激情。
  沿黄骑行赛事,得到了广大市民和市领导的高度认可。时任市政府主要领导数次在重要会议和场合称赞“沿黄骑行”是最具滨州特色的体育赛事。“顺着黄河去码头”,一时间成了社会上和网上的热词。
  2017年10月31日,由滨州市体育局、滨州市旅发委、邹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滨州首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鸣枪开赛。
  “沿黄骑行”经过一年半的“热身”,从民间活动、市级比赛,“三级跳”成长为全国性赛事。契合滨州的“沿黄开发战略”,有关方面把“顺着”一词改成了“沿着”。从此,“沿着黄河去码头”成为滨州市政府确定要打造的全国性品牌赛事。
  2018年10月27日,“中国•滨州第二届‘沿着黄河去码头’全国自行车精英赛”顺利举办。此次比赛,参赛人数396人,精英组来自全国19个省市。
  “沿黄骑行”恰逢其时地成长为全国性赛事,自己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通过一个创意,为促进滨州骑行运动和体育事业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也是由衷地感到快乐。
  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老同志,我已经从最初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的些许惶恐变为坦然应变,甚至感到有些欣喜。能够在职业生涯中领略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工作体验,是一份快乐的人生阅历……
  李志武
  互联网快车创造滨州日报评论“500万+”阅读量
  自7月12日至7月30日,滨州日报策划推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敢为人先”系列评论员文章。该系列评论员文章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和热议,多位市领导也给予了好评,有的领导还在有关会议上对评论进行了表扬。
  尤其是,这组评论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大范围传播,截至目前该系列8篇评论在新华社客户端累计点击量达到500万次。加上凤凰网,以及滨州日报、滨州网等媒体的读者,阅读量则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作为评论,能够达到如此高的阅读量,堪称奇迹。
  这8篇评论员文章,是在滨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部署,加快再造发展新优势,致力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时期,推出的一组重磅评论。
  此一时期,省委召开了会议,要求各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指示精神。同时,省委主要领导又亲自带队赴南方学习考察,在全省营造了一种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这一系列评论的及时、高密度推出,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舆论强势,为推动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要求在滨州落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组评论,充分体现了党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的责任担当。地方党报评论员肩负为党立言的时代使命,具有舆论引导的优势和政治特性,长期发挥着舆论引导的排头兵作用。在当今信息芜杂、观点多维的舆论生态中,滨州日报充分重视评论的重要作用,保持了评论作为地方党报灵魂和旗帜的核心优势。
  这组评论以解放思想开篇,以党的建设压轴,对改革创新、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双向开放、乡村振兴、民生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论述。
  评论首篇开宗明义,提出“各级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思想深处来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滨州实现高质量发展。”
  评论针对性强。如系列评论之三《必须大力提升营商环境这个核心竞争力》,结合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号召各级要按照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更高站位,对标更高水平,主动找差距、觅不足,努力打通“堵点”、破解“痛点”,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和要素、社会环境,尽快补齐短板,推动滨州营商环境大提升,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南方学习考察期间,滨州日报紧密结合当日前方考察情况,在相关评论员文章中展开议论,提出观点,更加突出了该系列评论的针对性。
  这组评论影响力大,关键是我们用互联网思维做新闻,靠上了大树,登上了大平台,实现了大范围传播。
  这组评论,具体由时政记者部主任管林忠执笔,评论见报后,编辑部主任邱芹及时安排滨州网发布。更重要的是,宣传部马广才副部长把每篇都推荐给新华社客户端,由此才出现了点击量的爆发式增长。其中7月12日开篇之作《必须在思想深处来次深刻的自我革命》,自上午11时12分被新华社客户端转载后,阅读量就节节攀升,分秒刷新纪录。当晚阅读量达到95.5万次,第二天突破100万次。
  这组评论被新华社强力转载,在一定程度上推介了滨州,而累计近500万次的阅读量,也显示出了各地对滨州发展的关注。可以说,没有新华社客户端的推介,我们的评论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
  当前,滨州网签约入驻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人民日报及其他签约党媒实现内容、技术与渠道的全面共享。此外,滨州网与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直播互动,还积极与今日头条、新浪看点、网易号、凤凰号、企鹅号、熊掌号、百度百家等寻求合作,滨州网在向滨州互联网外宣的“桥头堡”迈进。
  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做新闻的规律,我们将走得更远。
  李洪勇
  老报人玩转全媒体让滨州与恩施千里情缘“无线”牵
  组织“齐韵楚魂”文化交流活动最初的想法,缘起于一位土家汉子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有美丽的大山和一群向往山那边世界的孩子,这个讲述深深打动了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最终开启了恩施考察之旅。
  在跨过黄河越过长江到达湖北省恩施州,又翻过两座大山后,白果乡金龙坝村终于出现在眼前。停车小憩,耳边只听见山涧淙淙、鸟鸣婉转清脆。这里天蓝水碧、青山环绕、空气清新得让人不由得闭上眼深呼吸。热情好客的土家人接待了我们,他们衷心希望我们能带孩子们来交流,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交流了解外面的世界。
  看到土家人真诚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们一次次被感动。看着这么美的地方,这么淳朴的土家人,这么渴望的眼神,一个以网络直播助推文化交流活动的全媒体报道方案在我心中慢慢成型。
  经过协商,双方决定在金龙坝村金龙小学成立文化交流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此期间,滨州日报社、铜声少年宫联合向恩施市白果乡政府发出了倡议,并很快得到了答复。
  2018年5月21日,一支由滨州日报社副总编王锋带队的考察队伍踏上了远赴恩施的考察之行。我们一行人与白果乡相关领导、金龙坝小学负责人在金龙小学举办了文化交流基地落成活动。
  2018年7月14日,33名滨州孩子来到了金龙小学。虽然是酷暑季节,但金龙小学全体师生身着节日盛装,用土家族特有的迎宾仪式迎接远道而来的滨州客人。两地学生互赠了精心准备的礼物,随后研学队伍与金龙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在金龙河边共同绘制了百米长卷、学唱《采茶歌》、体验采茶、打糍粑,举办篝火晚会。最后,活动以“共上一堂课”的形式,为这一阶段的研学划上了圆满句号。
  此次活动,通过滨州网的直播传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当地恩施州电视台、恩施日报社、中国硒都网、云声公众号等媒体关注,对滨州网的报道都纷纷响应,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报道。
  把全媒体直播、文化交流、研学成长历程等揉和在一起,这还是我第一次尝试,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项目组。为了办好这次研学活动,滨州日报社派出了精干的采访团队,对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了直播、航拍、报纸、微信等多形式、全方位报道。这些报道在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群里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2018年10月6日,在滨州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帮助下,20个大山里的孩子和老师来到滨州,进行了为期4天的交流活动。这次活动让大山里的孩子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滨州的魅力。
  邱芹
  难忘在几内亚做跨国多媒体采访报道经历
  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地域偏僻如滨州日报·滨州网的记者,手指敲击键盘的一刻,新闻报道一样地倏然问世,并迅速被转载,被扩散出滨州9600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报道的内容也突破了“小我”滨州,大到与世界关联。我自己就有这样一次亲身经历。
  2018年5月25日,我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的记者一起飞赴几内亚采访。报道的内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是世界最大铝生产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几内亚创新国际合作模式进行铝土矿开发运输,以及对几内亚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
  这次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跨度大,我的采访报道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5月28日到31日的手机即时直播,二是从6月1日到6月5日的报纸新闻稿件系列报道。作为一名43岁的老新闻工作者,我对于运用新媒体手段的采访是陌生的。临行前,我虚心向滨州网小伙伴们请教了直播的种种细节。
  在几内亚,红色的土地、原始森林、魏桥创业集团与其合作伙伴结成的赢联盟、矿区、码头、锚地、远洋巨轮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所见所闻。我知道这些对于滨州的广大读者也是全新的好奇的。我通过手机直播《“飞赴几内亚探秘滨州铝产业链的另一端”》把我的新鲜感受传播到滨州。
  从5月28日到31日,我和同行的记者非常认真地一起采访,不同的是其他媒体记者是用传统的采访方式,回国后再发稿。而我是随时通过直播的方式更新鲜更生动地传播。与以前采访不同的是,这次文字稿之外,我的手机和相机拍摄的图片有过千张。而在几内亚,每到一个项目部,我都听到了工作人员对滨州网直播的赞扬,很多奋斗在一线的人都向我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你的直播做得真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我们在几内亚工作的伟大。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成绩、吃了很多苦,你的报道一激发,让我们有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5月31日,我们一行从矿区启程回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考虑到下一步的采访几内亚高层的各种复杂因素,我停止了直播,采取传统文字回传的形式进行下面的报道。在赢联盟总部安排下,我们先后采访了几内亚对外招商事务部部长、矿业部长和总理先生。采访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紧张,几内亚高层都非常热情友好地回答我们的提问,对赢联盟和魏桥创业都给与极高的评价。
  几内亚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多小时,时差与我而言是个大问题。睡不着就写稿子,直到把自己累得实在睁不开眼了就睡一觉。就是在难熬的时差调整期间,我完成了报纸版的《“飞赴几内亚探秘滨州铝产业链的另一端”系列报道》,深入展示了魏桥创业集团与其赢联盟合作伙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成绩。期间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发回了《与几内亚宝宝的亲密接触》摄影报道,向滨州读者展示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回到国内,6月13日,又在报纸上推出了《行摄几内亚见证魏桥创业集团“一带一路”恢弘篇章》摄影报道,还在滨州网和报纸同期推出了《几内亚纪行》。在几内亚,我还拍摄了若干的小视频,回国后,视频部同事帮我剪辑出了《魏桥创业员工来自几内亚的祝福》,力图通过视频让读者甚至是报道对象的亲属能更直观地了解他们在几内亚的生活。用我们的业内话,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了几内亚采访新闻素材的“吃干榨尽”。
  任宵
  用权威优质快速多形态新闻产品打造“日报系”传播力品牌
  又是一年记者节,这也是我本人的第11个记者节。站在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上,我已经从一名报纸记者转变成了全媒体人。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着包括媒体在内的很多行业,也为我们创造了无限可能。站在互联网风口上,滨州日报社始终坚持传播力建设,打造全媒体矩阵,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
  2018年7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宇向东分别带队前往南方四省考察学习,滨州日报社全媒体全程报道,通过滨州日报、滨州网、滨州网APP、微信、微博等平台,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H5、图表等多形式的新闻产品全方位展现了此次“南下取经”的历程。
  前方跟队包括我在内4名记者,后方包括编委、全媒体编辑部、视觉记者部、设计工作室等十余个人搭建的团队严阵以待,高效配合。这是滨州日报社一次全媒体的大练兵,是“日报系”全媒体产品传播力的一次充分展现。
  南下正式出发的时间定在7月22日。我与民生专题部主任葛肇敏是前站组的成员,要在正式出发之前先实地“模拟”一遍,一是提前掌握节奏,二是把能提前做的采访提前做完。
  7月17日我们分头出发,3天后返回滨州,我俩抓紧时间写出了两个组的详细报道方案,方案细致到哪个城市做哪个题目,哪个点采访哪个人,问哪些问题。拿我这组来说,3天时间,2个省,3个城市,16个参观点,需要做全程直播,一个点一部小视频,每天要写一篇主稿和一个整版的记者札记,我觉得这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前站返回一天后,来不及做身体和精神上的调整,就跟大部队出发了。我和视觉记者部张丹一组,跟的是张光峰书记这一队,成员是各县区委书记和几个市直部门的局长们。
  任务越重越要明确分工,我负责拍视频和写稿子,张丹负责直播和摄影。如果单讲这一路的辛苦和困难,恐怕不是一页两页纸能够用的,这3天与我打前站时预测的差不多,24个小时剔除掉跟队采访和写稿的时间,我们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睡觉和吃饭时间。每晚写稿到凌晨2点,早晨6点又得爬起来准备第二天的行程,中间每个点的每时每刻都精神高度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做视频记者,是个门外汉,而且还是手机拍摄,画面、角度等全都是凭印象和感觉来,心里完全没底。好在,李振平副总编后方遥控指挥,帮我调整拍摄角度,算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我们所在的一组成员包括所有县区委书记和有关市直部门局长。他们要将南下取得的真经带回来,推动滨州全面发展。因此,对书记、局长们的学习内容要做好充分了解,并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第一时间传回来。
  为此,我们做了充分准备。除了正常报道的尽量全面细致外,我与葛肇敏还设计了“学习印象”栏目,提前跟代表团成员们约稿,在滨州日报上发表,让各位书记、县区长、局长们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出来。此外,为他们选定合适的考察点,结合各县区、各部门的中心工作设置话题,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专访。
  这次采访,两个报道组共完成稿件和视频作品200件,直播超过300条,累积阅读量超过50万。这次大型报道活动是千载难逢的大练兵时机,我们成功展示了自己,是互联网时代滨州日报社的影响力、传播力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