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中)

    随着滨州网平台的完善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团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这是在2016年11月2日中国首届家长节上,参与直播的滨州日报·滨州网直播团队。

    左一为作者

    左一为作者

  李振平
  我在互联网上做“滨州+”
  从报纸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由慢到快、到极快的过程。生产节奏、传播速度,甚至阅读节奏,比起过去都快了太多。
  我调到报社工作是在1999年,做摄影记者,要用胶卷拍完新闻照片,采访回来后先去暗房冲出底片洗照片,写好稿子交到编辑部,扫描出照片,手工画完了版,再进入印刷厂排版印刷。这样,最快也得第二天早上才能看到新闻,偏远的地方看到新闻更得三天后了。
  那种节奏,不快也不慢,倒是轻松自如。
  2000年后,互联网风起,人们开始通过互联网通信、交流、传播信息,互联网逐渐跃升为信息传播的主导平台。2010年后,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着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传统媒体行业开始受到冲击。
  2014年,滨州日报社开始着手推进新媒体建设,以提供优质快捷的政务新闻、本地资讯和生活服务为主的滨州本地新闻生活类手机客户端“云滨州”APP于当年9月建成上线。2015年,滨州日报社编委会达成共识:滨州日报新媒体建设要提档升级,自主研发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网多端的平台型媒体——“基于社交属性的‘新闻+服务’互联网‘双融’平台”——滨州网。
  作为滨州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我参与了项目开发建设,成为滨州日报传统媒体转型的首批记者。
  报纸+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产品+用户……,在没有互联网经验、没有此类成熟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滨州日报的探索很少见
  在全省乃至全国报业媒体中,滨州日报社参与互联网建设算是最后一批。
  报社领导层决策要搭建具备融媒体功能,在同一平台上实现多媒体产品传播服务;具备一网多端发布功能,基于同一后台,在电脑端和各移动端实现一键发布;具备社交功能,能够实现用户融入,滨州市域内凡是符合条件的单位(滨州号)和个人(滨州人)均可入驻平台,生产和分享内容服务和功能服务,形成互联互通的用户生态圈、媒体生态圈,实现新闻舆论效果和商务传播效果的精准化、高效化;参与信息社会建设,提供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商务等信息化服务,在平台型媒体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在地市报同行中,在没有互联网经验、没有此类成熟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一家传统媒体,毅然大踏步地向最前沿的互联网“双融”平台高速迈进,不多见。滨州日报社社长、总编王庆国亲自定位并指挥调度,提出集全报社之力建好滨州网,全员参与传统媒体转型和深度融合之路。
  +知识+技术+团队,在一张白纸上探索建设区域性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一个专门生产新闻的记者,参与到互联网深海中的探索,这种大跨度的转型,对我来说挑战实在太大了。
  恶补知识、学习研讨、组建队伍、协作建设、运营生产、寻求合作……两年多的时间,白天追着晚上,夜里追着早晨,调研—分析—设计—前端—后台—内测—公测,PC端、APP端、Web端,安全体系、权限体系、用户体系、支付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我们马不停蹄,主站和一个接一个的子网站陆续建了起来。
  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推进思路,我们同步组建团队、规划生产、推介宣传、运营维护、扩大影响,对于我们新媒体团队来说,完全等于在一张白纸上做添加。
  +内容+宣传服务,让你在滨州网上看到新闻,获得本地海量资讯
  内容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基于媒体属性,滨州网应是新闻产品的首要生产和供应平台。
  围绕内容生产,滨州网内部建设了30余个应用号和栏目,囊括政治、经济、民生、文化、教育、法制等各个领域,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县区、乡镇、村搭建起四级信息发布渠道,能为受众提供丰富的政务、民生、生活服务等方面信息。
  比如,滨州网建设了政务、政情、滨州时评、滨州智库等子站,以丰富的各级党政信息传递好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好任务部署。在民生服务方面,开设了民生、健康、文化、教育、亲子等子站,时时关注民生,反映基层声音,并为受众提供最实用的资讯,搭建实惠便捷的服务通道。针对受众的视觉阅读需求,建设开发了滨州视频、滨州图库、直播滨州等子站,通过网站与手机客户端,市民可以实时看到活动现场、事件现场的即时直播、视频播放、图文传送。
  +商务+服务,丰富平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如今,单纯的内容类网站和客户端已经满足不了受众需求。在内容为主导的前提条件下,滨州网为用户搭建了“滨州商城”网上交易平台,“缘来是你”婚恋网、滨州寻人寻物网等公益服务平台,聚合家政、代办、缴费等服务系统,建设旅游、汽车等生活便利服务平台,让商户找到用户,让用户淘到便利,为服务商与需求者做好信息连接,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
  +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构建起用户与主流媒体互联互通、产销合一的生态关系
  基于社交功能,以开放共享的社交技术平台等手段同步实现媒体融合和用户(受众)融入,以滨州人、滨州单位、滨州群体为基础,滨州网建立了起以人为本的、全新概念的强大互联网应用基础系统,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社会之间的网上、掌上社交,实现应用介入。
  在“滨州人”区域,用户注册后可在网内和手机端实现网上交互,动态发布个人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作品,甚至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搭建个人的网上家园。以个人入驻为主的“滨州人”版块和以群体入驻为主的“滨州圈”版块,构建起了用户(受众)与主流媒体互联互通、产销合一的生态关系。
  +设备+技术+创意,在基于社交属性的“新闻+服务”互联网“双融”平台上生产用户喜欢的新媒体产品
  移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半径、速度、方式都有了惊人的改变。传统媒体转型首先需要媒体人的转变,在已有新闻敏感、服务能力基础上,熟悉新媒体平台与产品需求,增强全媒体意识,掌握新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
  为此,滨州日报社加大投入,引进新媒体产品生产装备,提升业务能力,生产出了用户喜欢的新媒体产品。直播、短视频、航拍、VR、H5等新的手段,适时地植入宣传作品中,让原有的传统平面传播立体鲜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目前,这个内含30余个应用号、10个地区号、50余项服务,兼具内容、服务、社交和支付等多种功能的互联网操作系统,实现了站与站、号与号、人与人、网与端之间的多项互通,并构架出音频、视频、图片、文字、H5等多媒体多介质传播平台,逐步形成滨州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在新闻宣传和互联网服务上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关注+远方+24小时,更多的挑战在前方等着
  2017年11月6日,在湖北咸宁举办的全国地方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上,滨州网荣获“2017全国地市网络媒体十大最具创新力品牌”;2018年9月19日,在开封举行的中国地市新闻网站联盟第十一届年会暨中国地市2018新媒体发展高峰论坛上,滨州日报社荣获“2018全国地市媒体融合发展十大榜样团队”大奖;2018年6月26日,在河北廊坊举行的中国报业第二届融合创新大会上,滨州网荣获“2017—2018年度中国报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创新性平台”称号。
  互联网,是跨越时空的传播载体;移动互联网,更加随身、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会有生产、有传输。滨州网平台已经搭建成型,接下来,一体化的采编系统、媒体大数据平台等都即将建设,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做记者,并且要紧拥新媒体奔跑,能否在前行的路上站得直、跑得快、跑得远,还需要时间检验。
  下一个记者节,再看吧。
  罗军
  滨州网直播使“大事件”变得更加直观立体
  十年前,我刚入行,同事们就开始担忧:纸媒将死。那一天真得到来,我们该怎么办?
  那不是杞人忧天。就像有人说:没有一个行业,像新闻业一样在唱衰自己。但全世界关于纸媒命运的讨论已经不绝于耳了。彼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已率先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冲击带来的寒意,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线上。
  十年过去了,纸媒的命运还没有盖棺论定,但出于“求生”的本能,滨州日报社已经
  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路上驾轻就
  熟。作为跑口记者,今年我多次学
  习和尝试着用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和
  立体地呈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本解决执行难”等“大事件”,并在其中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带给新闻人的冲击和机遇。
  2018年10月15日,一起涉黑案在滨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滨州日报社受邀进行庭审直播。该案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开庭审理的首个涉黑案件。此次庭审直播,也是滨州日报社的首次。
  上午8时30分许,我与同事刘永恒、实习生康曌,经过安检后携带录像机、照相机、手机进入大审判庭。
  在庄严的审判庭,媒体区、审判区、被告席、旁听席区域划分明确,用隔离带做了隔离。40多名辩护人正在陆续进入辩护席。当天,他们将分别为28名被告人进行辩护。
  9点,庭审准时开始。
  如果按照以往的单纯文字采写方式,记者会非常轻松:拿到起诉书,划重点,构思稿件,庭审结束就可以写稿了。但直播不同,从9点开始,我们就像离弦的箭,大脑、指尖没有一刻是停下了的。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在手机上不断编写、修改文字,康曌用手机拍摄、录制直播用的照片和短视频,刘永恒肩扛摄像机,用不同角度的视频记录庭审过程。
  庭审结束,我又写了报纸用的消息,不到1000字,简短地介绍了庭审相关情况。因为,我觉得这就够了,更多的内容可以通过滨州网获取。
  当晚,我翻看直播记录,整理出了3组数据:
  20多条信息,虽然文字不多,但直播涉及到了庭审背景、庭审程序、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及事实、罪名的构成要件等,读完它,案件基本明了。
  2个小时的时间里,直播插入了20多张照片、7个短视频,涵盖了庭审程序的所有关键点,庭审现场情况一目了然。
  浏览量突破17000,点赞量接近1300,直观而立体的直播效果可完全量化出来。
  虽然媒体人对报纸的墨香味永远充满感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屏幕承载的信息容量,远非一张甚至几张报纸可以匹敌。这里,已是新闻人的主战场。
  手机之于报纸,除容量外,呈现更多的是客观和立体。
  就拿这次庭审直播来说,为了尽可能地立体化呈现整个案情和背景,给读者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我和康曌做了充分准备:与法院相关人员沟通,我们能做什么、注意什么,与单位领导、技术人员沟通,需要带哪些设备进场;搜集案情资料,查询庭审程序,整理相关犯罪事实的构成要件等。
  根据准备情况,我列出了问题单及庭审现场需要关注的12个点,它们成为手机直播和报纸消息的主要信息点。
  今年是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最后一年,各级法院高度重视。市中级法院派出多个团队到县区开展集中执行攻坚。今年5月7日至10日,我有幸跟随市中级法院执行团队到无棣县采访“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
  按照计划,执行团队5月8日集中拘传一批被执行人。为了找到被执行人,当日清晨4点多,执行干警集结,然后分两组展开行动,拘传被执行人。
  在接下来的8个多小时里,我的直播内容用图文呈现了执行之难:屋内有人,敲门不开;有的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用尽各种办法;有的被执行人家属面对执行干警,只能无助地流泪;执行干警早饭时间是中午12点……
  翻阅过往的直播内容,我发现,“大事件”因为直播呈现给读者的内容更加客观、立体,其中的挫折与矛盾、欣喜与苦恼、成功与失败,更加真实地记录反映了法治进程,折射出的是这一进程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在这一刻走得更远了。
  王光磊
  跳出报纸主动“触网”让“滨州历史”快速直达
  在互联网时代,做传统的报纸编辑,尤其是泛着古文味的人文历史版编辑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种无力感、落寞感,报纸版面有限、出版周期较长,赶不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节奏、大容量、交互性。看着一篇爆款新闻产品,获得大面积转发,留言、点赞,说实话,心里有些痒痒,有种“我有宝贝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感觉。
  为什么自己不跳出报纸主动“触网”?
  2015年前后,正值滨州日报社发
  力创建滨州网,因为有点专业背景,根
  据领导安排,由我负责滨州网子站“滨州历史”的内容管理工作。这样一来,自己内心里的那点小冲动,获得了来自于“体制”内的加持。
  得益于领导同事们的群策群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和试运行,“滨州历史”网站于2016年底正式上线。目前,“滨州历史”开设有“名人乡贤”“史海钩沉”“亲历·见证”“家族往事”“百姓自传”“学史心得”“专栏作者”“历史影音”“独家策划”“文史动态”,以及特色栏目“扒着门缝看历史”“滨州名门望族”等栏目。
  借力滨州日报旗下滨州网、滨州网客户端、滨州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滨州历史”网站实现与滨州日报人文滨州版的打通,稿件优先在“滨州历史”发布,精选内容在人文滨州版刊发,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报网端全媒体融合。
  目前国内少有专门的地方历史类网站,很好地充当地方历史文化传播和普及的角色。“滨州历史”网站聚焦滨州地方历史文化,不是简单地将内容搬到网上,而是致力于客观、立体、鲜活地呈现滨州人的族群脉络、家国历史,将其建成滨州人的高品质网上精神家园。这是网站设立之初的愿景,至今我们一直在努力。
  可以说,滨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极为清晰。夏、商、周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蒲姑文化。自秦汉以降,各个历史时期名人辈出,历史遗址更是遍布全市。总之,滨州是一座有着完整历史发展序列的古老城市。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这么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传达给受众。
  历史与新闻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新闻,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因为两者均内在统一于事实,都是对事实的客观陈述。
  作为滨州日报旗下的滨州网子站“滨州历史”,新闻媒体做本地历史类网站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以新闻的眼光聚焦历史,摆脱传统媒体呈现历史的单一方式和单向传播模式,在形式上将文字、照片、音视频等相结合。
  结合社会热点,“滨州历史”网站目前开设有《滨州抗战史录》《滨州抗战老兵》《故土流芳——为消失的村庄立传》等独家策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尤其是报网互动栏目《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市民亲历征文,自刊发以来引起了巨大反响。
  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受众不但是内容的阅读者,同时也是内容的创造者,传受双方通过互动进行内容共建。具体到“滨州历史”网站,除了编辑生产内容外,将侧重点放在了用户生成内容(UGC)上面。为此,“滨州历史”网站紧密联系了一批地方历史学者,他们学养深厚、叙事严谨,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能有效提升网站专业品位,扩大网站的社会影响力。
  目前,“滨州历史”网站已为他们专门开辟了《扒着门缝看历史》《滨州名门望族》《黄三角杏林史话》等栏目。在资讯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他们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生产的内容是专业的、稀缺的,是其他网站、媒介所不能提供的。读者点击量可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滨州历史”网站TOP10排行榜中,前十名中他们的作品占据七个。
  “滨州历史”网站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共同书写滨州人的历史。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