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刚过,向报人致敬!
其实“搜书志”里之前已经提到不少报人了:《世纪的回响——李长之》中提到的李竹如、李长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的张恨水,《从<金陵春梦>到<蒋后主秘录>再到“蒋介石死了”》中的唐人(严庆澍),刚刚刊发的追思金庸(查良镛)的《心不贪荣身不辱》,当然,还有祝贺“六一”的《节日快乐,小灵通》中的漫游未来世界的小记者“小灵通”……
今天要着重说起的是我一直非常景仰的著名记者、评论家、新闻学家、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徐铸成先生(1907——1991)。
人们称呼徐铸成先生“报人”,他自己是非常珍重这一称呼的。他在写《报人张季鸾先生传》时说:“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对人民负责,也应对历史负责,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不颠倒是非,不哗众取宠,这是我国史家传统的特色。称为报人,也该具有这样的品德和特点。”
笔者手头的这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出版的《徐铸成回忆录》(修订版)详细记录了徐铸成六十多年新闻工作生涯中的各种新奇见闻和心路历程。兹摘录他以报人身份与诸多名流、要人的交往回忆:
冯玉祥。1929年,中原大战前,张季鸾派徐铸成采访被阎锡山软禁在太原的冯玉祥。当时冯处于尘封状态,外界鲜知他的行踪。二十岁出头的徐铸成以过人的心智胆识,不仅成功采访到了冯玉祥,还在山西严密的新闻封锁下发出了这篇《晋祠访冯记》。徐铸成自己说:“我跑政治新闻,第一炮打响了。”
退位的宣统皇帝。1930年初春,徐铸成在天津英租界网球场采访一场国内球星表演比赛时,忽听邻座人声嘈杂:“宣统皇帝来了!”“看小皇帝和他的后妃啊!”徐铸成记录说:“溥仪比我大一岁,看起来比我老而且瘦,尖削面庞,戴一墨绿色眼镜,携有‘御杖’;婉容则丰荣盛鬋,明眸皓齿,风度十分宜人;跟在她后面走的文绣,却是一位纤弱的女子,面容也不及婉容的美艳……”
胡适。1936年的一天,徐铸成作为《大公报》上海版创办人之一,向胡适先生讨教报纸业务。胡适说起欧美有名报纸都讲求保存报纸的办法,建议《大公报》每天至少保存五至十份,用蜡涂抹(当时尚无涂塑及微缩保存办法)。他力言这是《大公报》的百年大计,否则,一旦存放年久风化,就难以挽救了。
陈布雷。1947年,为国民党高压舆论管制下的上海《文汇报》无条件“复刊”事,在南京与陈布雷会谈。见面后陈布雷说:“铸成兄,你已决定不谈复刊的事了?”徐铸成不卑不亢地说:“你是报界前辈,设身处地,也不会作接受任何条件的复刊。”陈布雷在问了徐铸成的年龄后,说:“我们国民党人自己也有所不满。但国民党再腐败,二十年天下还能维持。二十年后,老兄的须眉也斑白了,就这样等下去吗?”徐铸成说:“但愿天下太平,我愿做一个太平之民,闭门读书。”
这番谈话一年后,“油尽灯枯”的蒋家王朝“文胆”、原《天铎报》记者、《商报》主编、《时事新报》主编、《申报》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陈布雷服过量安眠药自杀。而徐铸成则投入了一个崭新中国的建设中。两个新闻史上著名报人选择的两条道路,令人感慨!
1957年3月,毛主席温暖的大手在中南海与徐铸成握在一起。这位当年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湘江评论》的创办人、新华社重要稿件的起草者、《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的实际“总编辑”愉快地对他说:“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编排也十分出色。我每天下午起身后,必首先看《文汇报》,然后看《人民日报》,有空,再翻翻别的报纸。”
……
徐铸成的儿子徐复仑评价他的父亲,一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办《文汇报》和《大公报》,另一件是当右派。徐铸成的好友罗孚先生有诗云:“大文有力推时代,另册无端记姓名”,说的就是这两件事。面对当时巨大的压力和无情的摧残,徐铸成也曾彷徨迷茫,作过违心的“检讨”,但他做一个正直报人的信念没有动摇,没有丧失对国家民族前途的信心。“他一直把这悲剧保持到最后,没有成为笑剧,我以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徐复仑这样称颂自己的报人父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徐铸成的不公正待遇得到纠正,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火热的新生活中。他为自己立下“三不”:不计较过去、不服老、不自量力——为国家的美好前途、为振兴中华,继续发挥余热。
“胸有是非堪自信,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是徐铸成晚年对自己报人一生的“自我鉴定”,也是我们今天的报人、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