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挥丹彩翰墨 做时代歌者
赵先闻艺术创作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 郭向春 赵鑫 报道)8月9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省文联、省文化厅主办的“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赵先闻的水粉画《绿雨——黄河口的向日葵》是我市惟一的参展作品,赵先闻应邀参加了在京的开幕式。这次美展,遴选了从1978年——2018年,自第5届至第12届共8次全国美展的山东籍作者,入选、获奖作品中的283件。10月1日,又在山东美术馆进行了展览。
  2017年12月,由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等联合主办了“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进京展。时间跨度从1949年至2017年,共展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山东画家的优秀作品120件。赵先闻作品的“盛世和风”也是滨州惟一的参展作品。
  11月17日,由滨州日报社主办的《挥丹彩翰墨做时代歌者——赵先闻艺术创作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术研讨会》举行。当天,来自济南和滨州的画家、作家、学者、策展人以及收藏界朋友齐聚,共同探讨赵先闻的艺术之路。
  研讨会由滨州日报社副总编辑王锋主持。会上,赵先闻首先回顾了自己改革开放40年来的艺术之路,分享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历程及所做的独具特色的重点探索、收获和感想,分享了那些特别带有时代印记、岁月印痕的艺术经验。随后,与会嘉宾围绕赵先闻的艺术创作,就如何更好地紧扣时代,体现生命意义、本土色彩、传承创新等话题,进行沟通交流。
  赵先闻是我市第一位中国美协会员,曾任滨州市美协主席和滨州画院院长。他的个人艺术成长经历伴随了中国社会40年来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
  截至目前,赵先闻的作品先后六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参展作品大都反映本土文化——黄河口题材,包含了水粉、油画和中国画题材。1979年首次入选全国科普美展,作品为水粉组画《黄河入海的地方》(12幅);1984年入选山东省风土人情油画展,展出作品为油画《黄河口一紫色的旋律》;1989年入选七届全国美展,展出作品是水粉画《绿雨——黄河口的向日葵》;1994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展出作品为水粉画《黄河口的蓬蓬棵》;2017年入选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展出作品为中国画《和风·黄河口荷花》;今年8月9日入选《能量——改革开放40年山东美术发展成果展》。
  赵先闻:
  40年,我经历了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一直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纪,应该说是人生当中最闪光的40年。恰恰这40年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40年相吻合。我目睹了时代发展的变化,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这40年对于我来说,是不能忘怀的,充满故事的40年。
  1969年,我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当时的惠民地区艺术馆。期间我包过村,住过工厂8年,还在部队待过3年,留下了大量的、有时代气息的写生作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丰富了人的阅历,磨练了人的意志,提升了人的修养。我感到,艺术只有融入生活才能获得灵动的生命,艺术家只有历经了生活的沧桑,才能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步。立足本土是本土画家的责任,反映时代是当代画家的历史使命。
  明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我从艺50周年,我想办一个汇报展,把我这几十年中所画的作品,包括素描、水粉画、人物画、写生作品和我近期的作品一起作一个汇报。明年,我的艺术探求将从零开始,就像第二次生命一样,用崭新的眼光关注我们的世界,用一个更年轻的心态面对社会,放下所谓的名利和成就,一切从零开始,再去迎接下一个几十年。
  在路上,一切还在路上。
  嘉宾发言
  王川(联合日报副总编,著名作家):刚才听到先闻老师一个长篇的叙述,我非的感动,不但是对自己生活之路的梳理,还有对艺术探索的一些思考,甚至对修心做人交朋友的一些非常独到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都是值得学习的。
  我想起当年贾平凹对汪曾祺一个评价,说汪老已经成“精”了,我觉得这个话可以拿来献给先闻兄,我觉得先闻兄也已经成“精”了,这就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先闻老师走过了艺术之路的50年,他一直在绘画,孜孜地追求探索,这个生命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达到了一个完美的高度,这个就是刚才我说的成精这个方面。
  先闻老师创作涉及到这么多的艺术门类,到现在基本上集大成于荷花,他的荷花的空间可以无限的想象,像天空一样大,像宇宙一样大,都是蓬勃向上的,富有活力的,展现了先闻兄的生命力和艺术创作力。他不但写出了荷花的影,画出了荷花的形,还画出了荷花的韵,一直到荷花的神,我觉得先闻老师把艺术符号已经完全经典化了。先闻老师就是一个文化符号,至少是滨州的、山东的一个文化艺术符号。
  王少元(山东出版集团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专职副院长,《最美术》杂志主编,书法家):色与达。王川先生写的《色界达人》这篇文章很有影响力,深度挖掘了先闻老师的内涵。“色界达人”表面上看色是颜色,实际上是先闻的工具、材料,他能在“色”的世俗中达到“达”这种境界,应该是对世俗的超越。先闻老师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就是很好地处理了“色”与“达”的关系。生在俗世,但精神不俗,超出了世俗,到了一种“达”这种形而上的境界。
  博与专。先闻老师是从博慢慢走向专,早年他创作的题材非常丰富,技法也非常丰富。先闻老师画过水粉、拓彩等,到现在的中国画。他的荷花已经成为了他的符号,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我们提起徐悲鸿,就想起他画的马。提起黄胄,就想起他画的驴。那么提起赵先闻就想起他画的荷花,他的荷花确实已经达到了一种形而上的境界。
  贴近与高远。先闻老师热爱生活,他一直在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一个画家仅仅热爱生活是不够的。过分的贴近,没有崇高的人格理念,没有阔达的世界眼光,恐怕也很难走向更远。先闻兄热爱生活,他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是他精神的载体,是他精神追求的反映。他既达到了贴近生活,同时又是一个有高远志向的艺术家。
  赵雪松(滨州电视台副台长,著名诗人、书法家):修身养性其实是什么?我个人感觉就是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修身养性就是一个和世界和解的过程、和万物和解的过程。在这个和万物和解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他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达成了这样的和解,可能变得消极,顺从于万物,顺从于社会,顺从于世界。我觉得这不是先闻老师所选择的。
  先闻老师选择的是什么?在这样的一个境界里边,在这样一个万物和谐的境界里面,他选择的是勇猛精进。所以我觉得赵老师走过了那么漫长的艺术历程,他在和万物和解的过程当中达到了这样的一个境界,但是他还是勇猛精进,而且他也谈了未来的创作道路要从零开始。这个特别大气,让我特别信以为真事。其实人应该不断地脱胎换骨,真正的艺术家更是要不断脱胎换骨。我觉得我要向你学习,向你致敬,同时我也要用波兰大诗人米沃什的一首诗来表达你这种修心的状态。这首诗的题目叫《礼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雾已早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蜂鸟停在忍冬花上/这世上我没有什么东西/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任何我曾遭遇的不幸/我都已忘记/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是我难为情/在我的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刘庆祥(市文联副主席):今天这么一个特殊的场合,我想用四个字对先闻老师50年从事艺术事业的整个过程致以敬意。这四个字是:大道致远。
  大道和致远这两个词组成一个组,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有一句话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个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大道对于人生的意义。在先闻老师艺术道路的追求上,我感觉充分展示了这种大道在他思想行为当中统领的意义。
  “致远”我认为核心要义是致远方、致敬远方。我们有一句话叫“方向重于努力”,我感觉这个话有道理,因为现在很努力的人往往是方向感不强。如果是方向反了,努力越多,离目标越远。所以说有时候找到一个很好的导师,这个很重要。总感觉在这一点上,先闻老师已经做到非常高的境界,对个人艺术追求的方向非常明确,追求的目标孜孜以求。他的艺术成就到今天那就一点不奇怪。
  李长英(滨州日报原副总编,作家、评论家):和先闻老兄一直联系得很紧密,一直交往密切。所以对他艺术上的理解相对也全面一些。我体会的就是赵先闻的作品有几个特点。
  创新,我们发现赵老师的作品,隔一段时间它就会推出一种新的模式,不是那种墨守成规式的,在原来那个圈子里打转转,而是不断地去推出新东西。他通过不断地探索,寻找自己最终的归宿。
  有艺术感觉。文学上这方面应该很多,我就说那个《静静的顿河》里边,葛里高利从阿克西妮娅的坟头上抬起头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轮黑色的太阳,这是不合常理的。赵先闻画的那些荷花,那些叶子是灰色的、蓝色的、黄色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因为是你特异的感受,就是允许的,这种艺术的感受才是真正需要表达的东西。
  艺术图识。赵先闻有自己的绘画语言,而且绘画语言显得特别纯。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图识,不是别人的东西。看他作品里边能够很突出地发现这一点,都是自己的东西,没有古人的东西,也没有现代大师的东西,都是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的。
  李登建(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赵先闻这个名字是过去40年滨州美术界非常响亮的一个名字。40年来,这个名字从来没有暗淡过。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见证了这段历史。
  1992年,我调到文联,那时候文联下属的协会中美协是最活跃的,作为美协主席,赵先闻热心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山东美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从美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活动也是不断。同时他的创作也达到了叫人羡慕的高度。
  赵老师的作品用了很多的色彩、线块,他尽量使他的作品审美元素多一些,他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这是我印象很突出的。赵老师他能把这些都融合在他的作品里,达到美,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他画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赵老师的美术理论修养是很好的,他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创作就走得更快,也会走得更远。我看到这几年赵老师他在有意识地传播他的理论,向那些年轻的青年画家,向滨州美术界传播他的理论,这可以看出一个老画家难得的使命感,我对赵老师这一点充满了敬意。
  王长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评论家):这次研讨会,我觉得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一次归零。戊戌之年就是变法之年。齐白石先生衰年变法,刚才先闻兄也说,他要重新开始,我想这是一个艺术家的自尊和自信。重新把自己过去的方向,重新把自己的未来提在手中,开拓一个往前走的道路。
  《易经》也在说,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里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庸》就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某种方面来说,我们走的人生有时候是一个向前走的。在先闻兄的艺术创造中,他非常有活力、突破、创新,尤其他的拓彩画,拓彩画当时就是一种创新,是对艺术符号语言的一种突破,当时非常有影响力。
  从社会层面来讲,先闻先生他在滨州、山东乃至全国,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影响力,也不单单光是艺术作品,他还是我们的交通形象大使,还是交通执法执纪监督员,还亲自去路上为文明城市创建作贡献,这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担当。
  王强(滨州学院副教授,画家、美评家):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国家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也是我们文艺界百花齐放、发展最快最繁荣的一个40年。在这个时期组织这次活动,有它的一个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从赵先闻老师的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因为改革开放40年,正是他艺术青春辉煌的40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到今天,赵老师紧跟时代的脉搏,留下了大量的、有时代气息的写生作品。今天对他进行一个总结性的研讨,是一个阶段性的一个总结,非常有意义。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滨州美术界大繁荣的40年,这种发展繁荣,也离不开赵先闻老师的付出和贡献。赵老师1969年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当时惠民地区文化馆,与老一辈艺术家一起撑起了我们滨州美术界的一片天,为滨州美术事业作出了非常大的一个贡献。
  尤其是在积极投身滨州、济南、北京等各个地方的交流,在扶持帮助年轻画家成长方面,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本次研讨会对滨州美术界及文艺界,将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我们应该向对滨州文艺界作出杰出贡献的那些艺术家们、作家们、诗人们形成一种研讨宣传的一个机制,使我们滨州文艺界形成一种非常良好的这种社会风气。
  董海涛(市青年美协主席,画家):在我的心目中,赵先闻老师是滨州美术界的代表人物。
  “走过春天,走过四季,走过那些年……”这是《岁月印痕》这本书上的一段话,我断定这是赵老师写的,因为我有认同感。赵老师今年举办过两场非常重要的研讨会,第一个是6月份,“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赵先闻和他的青年画家朋友们”主题论坛,论坛回顾了赵老师50年的艺术创作,并引领滨州本土的青年画家,走得更高,走出滨州,走向全国。实事求是地讲,这是赵老师个人的人生魅力,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刘建民(滨州虞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先感谢滨州日报举办这次活动,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学术研讨会。刚才分享到了很多关于文化学术方面的精彩内容,也被赵先闻先生被众多的美术评论家的高度赞扬所感染,我为我是赵先闻先生的朋友感到荣幸,也感到骄傲.
  我和赵老师认识好多年,通过赵老师对待艺术的执着,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受赵老师的影响,成立了虞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通过赵先闻先生结识了文化艺术界的很多好朋友,也在赵先闻先生的指导下主办了多次重要的展览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感谢赵先闻先生。
  陈阳(滨州展子虔艺术馆长):我自己作为一个艺术机构负责人,其实跟赵老师也是非常亲密的好朋友。从赵老师个人的这个经历来说,从艺近50年,赵老师曾任滨州市文化馆馆长、美协主席、画院院长,所以说赵老师的艺术成就在艺术界已经是很突出的了,也是非常显著的,毋庸置疑的。
  我感觉艺术家为人处事也好,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好,最初的一份真心和纯净,赵老师往往给人的感觉正是这样的一个最纯真最纯洁的真挚的艺术,所以说我很乐于也非常喜欢跟赵老师在一起合作。
  王小国(滨州市江苏商会秘书长):我觉得赵先闻老师现在画的是画,画的也是意境,画的也是思想,把自己的思想画进画里面,通过画表达出来,人画合一。再就是滨州文化是山东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革开放40年祖国越来越强大,使艺术家们有更多的空间来创造更好的艺术成果。赵先闻老师也是一直在为滨州的本土文化发扬光大作贡献。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更加强大,祝我们的艺术家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