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乡村振兴”落子开局“百姓富生态美”谱写新篇章
  (上接第一版)粮食、畜牧水产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以中裕、西王、魏桥创业、愉悦家纺、香驰、鸿安、亿利源等为代表的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畜牧加工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长、加粗产业链条,全市80%以上的粮食、90%以上的棉花、90%以上的畜禽都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后投放国内外市场,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2018年全市农村电商达到1.2万户,实现营业收入50多亿元;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到8.6万人,带动农户2.1万户,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
  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带动战略。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突出“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监管模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目前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5万亩,“三品一标”认定产品480个,认定原料产地面积251.9万亩,占全市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55.3%。全市获得1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5个省级企业产品品牌,1处省级农产品品牌建设基地。
  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变,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如今在滨州,广大市民越来越乐意在节假日选择到乡村一游,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或健康养生、生态教育,处处“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风景,远离了过去“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的荒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加快乡村绿色发展,逐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
  以扎实推进林水会战由“沛水丰绿”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和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我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打造“壮景观、促提升、惠民生”的综合效益工程,做到增绿增效同步、增收增福共赢。林业生产方面,我市突出了水系和道路绿化提升、环城森林公园建设、规模化生态林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农田林网建设、特色经济林发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林下经济创新发展“十绿”工程,打造“园林化、景观化、精品化、特色化”亮点工程;水利建设方面,突出了农田节水灌溉、“旱能浇,涝能排”方田、缺水旱地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河道治理、骨干沟渠清淤、生态水系和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九项工程,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
  数据显示,林水会战十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20多亿元,完成合格造林184万亩,建设万亩林场14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7个,湿地资源总面积达到26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17.9%增长到目前的29%,比全省高11.5个百分点;全市现有鸟类250多种,比5年前增加了22种。184万亩森林已然成为广阔乡村里的一座“巨大氧吧”、一个“天然净化器”、一片“绿色水库”。十年林水会战,全市库容500万立方米以上平原水库达到39座,平原水库蓄水能力达到6.26亿立方米,解决了155万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100多万亩盐碱荒地变成了充满生机的绿洲。
  我市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有机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9.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770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三夏”、“三秋”期间实现“零点火”,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550万亩。
  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俺村刚安装了直饮水机,原先在市面上需要花好几元钱买一桶纯净水,现在只需五毛钱就能随时喝到,确实省时省钱。”近日,惠民县孙武街道办事处黑楼村村民李兆高兴地说。目前,在惠民已有272个村、16.32万人通过直饮水工程解决了饮水水质问题。
  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我市紧紧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逐步建设了幸福美丽农村新家园,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和谐稳定。2018年,全市规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3亿元、棉花价格补贴0.6亿元,协调小麦理赔资金2400多万元,累计争取涉农项目48个、总金额10.8亿元,挽回农民假劣农资经济损失9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的村共5381个、占比99.4%,完成资产折股量化4929个村、占比91%,成立340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占比62.8%;加快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全市流转土地面积242万亩,适宜土地流转率达到57.8%、超额完成全年50%的任务目标,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
  接续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改路、改电、改校、改房、改厕、改水、改暖”七改工程,全市农村道路实现了由“村村通”到“村内通”再到“户户通”的跨越,旱厕改造率先实现整建制全覆盖,农村环卫全面实行市场化,镇村绿化美化水平持续提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农家书屋、农村健身广场等文化设施等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个乡镇被命名为“滨州市森林乡镇”、100个村居被命名为“滨州市森林村居”,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3.11%、居全省前列。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点事项,公开承诺、接受监督,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以上“全报销”、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天然气“镇镇通”、农村义务教育“改薄”取得显著成效。
  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市1.8万贫困群众年收入均达到省定脱贫线3730元以上,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48个贫困村“五通十有”等指标达到脱贫标准全部摘帽。圆满完成了2018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退出贫困人口7381人,新纳入市定贫困人口2750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