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的工资扯后腿了”?真的是这样吗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傅靖
  工资报酬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平均工资一直是大众最关注的统计数据之一。大家通过本文了解平均工资的内涵及平均数的特征之后,那种工资“扯后腿”“被平均”的感觉,也许就不会如此强烈了。
  平均工资的定义
  平均工资,是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根据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劳动力范围不同,平均工资分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单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从业人员除包括在岗职工外,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这些统称为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但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也就是说,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两部分。
  平均工资的调查、计算方法
  统计对象范围。目前我国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和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省级及以下地方统计机构只发布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工资总额构成。工资的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六部分。此外,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工资总额统计的是个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因此,工资总额统计与公众通常理解的“基本工资”或“合同工资”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通常比每个人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要高。
  计算方法。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调查方法。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统计的调查频率为每季度调查一次,目前依然是采用全面调查的报表方式收集数据。具体收集方式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各个部门通过地方统计局向全国160万余家城镇基层单位和企业布置统计报表,按照季度、年度等时间的要求收集数据,由地方统计机构进行汇总,并在规定时间内采用逐级上报的方式,最后国家统计局根据各省上报的汇总资料计算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数据。
  平均工资指标的作用
  平均工资是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和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基础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建立赔偿制度,实行宏观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
  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核算,进行市场竞争力比较。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是最重要的劳动力市场数据之一。平均工资统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定期为市场提供反映本国、本地区平均用工费用的统计数据。目前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还定期进行以平均劳动报酬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竞争力比较,确定本国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成本方面的差异,评估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
  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状况。职工平均工资数据直接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同时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二次分配的依据。
  用于国民经济核算。目前国家统计局在进行GDP核算时,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核算主要以这些部门的劳动工资统计数据作为核算依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影响这些部门的核算精度。
  用于制定社会保障政策。国家制定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征缴、发放的标准,住房公积金的征收比例,最低工资标准,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都是依据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得出的。
  作为赔偿制度的基础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等的相关规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确定国家赔偿和民事赔偿数额的主要依据。
  平均工资感觉较高的原因
  近年来,统计部门一公布平均工资数据,便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统计数据偏离了自己的感受,感觉偏高了,“被增长”了,感觉自己“拖后腿”了,到底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
  统计对象还不全面。我国目前的工资统计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只统计城镇全民单位和集体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统计局逐步增加了对内资和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的统计,2009年又将私营单位纳入工资统计调查范围。但由于私营单位新增、倒闭、转产等变化频繁,管理不规范,统计基础薄弱,会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统计调查的质量还亟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个体经济单位仍未纳入统计范围,统计对象不全,因此目前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并不能反映全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
  平均数掩盖了个体差异。平均工资是平均数,在高度概括观测数据从而使问题简单化的同时,也丢失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最大弱点就是掩盖了统计对象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个别极端值反应灵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由于各单位所属行业、所在区域、经济效益以及个人的具体岗位不同,个体工资水平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情况往往是高收入少,中低收入者比例较大。但正是少数人的过高收入,将平均工资水平拉高。这样一来,大多数人感觉平均工资偏高了。
  对工资统计口径理解存在偏差。相当一部分人对工资的理解是每月固定打到工资卡上的“实发工资”;而统计制度对工资的界定是个人税前工资,也就是说除了“实发工资”,还包括单位代个人缴纳的“五险一金”等,所以统计上的工资明显高于常人理解的工资水平。此外,个人在对比平均工资时,还往往忽略了单位发放的奖金、过节费、实物等收入,这些在统计上也要折算成金额计入工资总额中。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