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系列报道之五
“新建公墓+生态安葬”解决好群众“身后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葛肇敏通讯员郝凯军王晓红王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棚户区拆建、合村并居、社区建设在有序推进。但与此同时,供需矛盾也逐渐升级——“入土为安”得不到有效解决,难以满足群众的骨灰安葬安放需求。
  为减少浪费、节约土地,建设县级公益性公墓或纪念堂势在必行,此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
  阳信县筹建县级劳动人民纪念堂,建成后能解决20万群众骨灰存放难题
  在阳信县信城街道人民纪念堂,一进大门便是一片草木葱郁的绿化带,四周环绕的是一排排功能用房,其中骨灰存放室30间,其他房间为办公、吊唁大厅等,黑瓦白墙,庄严肃穆。在纪念堂的院墙四周新建焚烧池60余个,院内外种植的白蜡、松柏、白杨横成排、斜成行,为今后举办树葬打下了基础。
  据阳信县民政局移风易俗办公室主任孙连玉介绍,这座纪念堂于2013年3月建成投用,总投资700万元。“为了方便群众,我们为信城街道所辖的37个村全部设置了骨灰存放室。其中大村专门用一间屋,小村则是几个村合在一个屋。”孙连玉介绍。目前,信城街道的37个村居已全部将骨灰盒迁至这座纪念堂,安葬存放骨灰盒1700余个。也因此,信城街道成为全市率先解决了骨灰存放难题的街道办事处,让办事处的群众对自己的“身后事”没有了后顾之忧。
  2018年下半年,阳信县启动了一项大工程——筹建县级劳动人民纪念堂。在现在信城街道人民纪念堂原址的基础上,建设县级劳动人民纪念堂,计划投资1800万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可容纳骨灰格位6万余个。
  “新纪念堂建成后,将打造成一处可祭奠、祭祀的公园式纪念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能覆盖阳信城区、信城街道、河流镇、劳店镇近20万居民,真正解决好每个人的‘身后事’。”孙连玉说。
  我市将新建多处公益性公墓、纪念堂,保障城乡居民骨灰安放需求
  据统计,我市每年死亡人数约为2.68万人。如果解决不好殡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势必会造成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进而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等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滨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殡仪服务站做好殡仪服务工作,有条件的村居可建设纪念堂,也可提供移动的红白事办事服务设施,规范红白事服务,切实减轻群众负担。目前,惠民县皂户李镇、淄角镇,阳信县信城街道北园子村等购买了可移动白事办事设施,惠民县、阳信县、邹平市等部分乡镇建设了纪念堂,这不仅给群众提供了方便,还有效避免了乱搭灵棚问题出现,更有利于乡村文明建设。
  今年,中央、省、市相关文件明确要求,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殡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到2019年底,各县区要建设一处县级公益性公墓或纪念堂(骨灰堂),各乡镇至少建设2—3处公益性公墓或纪念堂(骨灰堂)。
  我市积极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新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殡葬要求
  目前,全市共建设9处城市公益性公墓,能安葬骨灰6.7万个左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土地、资金等问题导致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殡葬公共服务设施不足,而树葬、海葬、花坛葬等新型节地生态殡葬又缺少组织和推动保障。
  下一步,我市将把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兜底项目,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和资金投入,督导各县(市、区)全部制定《公益性公墓建设规划》,基本实现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覆盖全部村居,让城乡居民的骨灰安放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在此基础上,市、县、乡三级政府还将负责树葬公墓林等绿色殡葬建设。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与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有机结合,利用荒山荒坡等适宜造林土地建设园林型树葬公墓林。通过植树绿化,“以树代墓”、“以墓养树”,实现墓区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艺术化。
  “各县(市、区)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推动绿色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快不保留骨灰的撒散、海葬、花坛葬、骨灰堂、骨灰塔、壁葬等骨灰安放设施场所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绿色殡葬要求。”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介绍。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