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回归与出发
刘树明

  刘树明,山东博兴人。诗歌、散文、小说在《诗刊》《山东文学》《诗潮诗潮》《时代文学》《中国诗歌》《青海湖》《文学高地》《当代小说》《北京诗人》等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暮秋,天越来越凉,大平原上落叶纷纷,无数片叶子宛若无数只蝴蝶在风里飞舞;田野里新鲜的麦苗正捧出内心最初的绿焰,让悲秋者希望顿生。这是个诗意盎然的季节。
  秋夜寒凉,水汽凝结为露。有破碎的笛音传来,雪松听出了这个人的努力与挣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在劳碌的间隙,释放压力有很多种方法,而这个人选择了一件古老的乐器,用笨拙的嘴唇坚持向这个世界喊出自己的声音,尽管一个个音符破得细碎,“但我听出吹笛人是完整的,他已经是一支曲子。”结尾一句精彩的比喻立马拔高了诗意的高度。
  人活着,难。入世难,出世也难。寒露将落,王永彪如置身云端,俯瞰人间烟火,花开花落,季节更迭,禅意无处不在,参破、顿悟却需要修行。
  也许是百草枯折、万木萧条的景象最容易让人想到死亡。郑静应该是不止一次地去幻想人生的结局,故有了让人读了隐隐作痛而又豁然开悟的《断章》。她开篇从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遗嘱说起,琼瑶希望死后一切从简,希望她的离开安宁如常……这么豁达、从容地看待生死的人是少数的。人们在恐惧、彷徨、无奈之后,最终明白所有的影子都是虚幻,终将被风吹走。感悟人生至此,当念一句阿弥陀佛。
  再一个写到生死的是秦辉。一张全家福老照片中,11个人,27年的时间走了六个。失去亲人的痛撕心裂肺!当她拿起笔想要记录时,却把一层层的伤痛掩盖在心底,用平缓的、淡淡的笔调勾勒出了这些年里一个个亲人离去的背影。死者已矣,却留下无限的思念让生者备受煎熬。不娇,不嗔,不躁,不喧,这是成熟写作者必备的素质——于平静之处藏风雷。
  还好,这世间充满着爱。亲情如棉花,而爱情犹如鲜花。命运多舛,生活多磨难,而我们还一如既往地爱着,无怨无悔地爱着。《我在你漂泊不定的浪尖上安身立命》,单看韩晓菲这组诗的总题目已经觉出了无限的诗意。简洁的语言,奇诡的意象,娓娓道来的语速无不显示出小菲的诗艺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故乡是我们的根。以盛产金丝小枣著称的乐陵是李爱华的故乡。那具有母性之光的枣子,那具有温度的枣核便承载了作者全部的思乡之情。从乡村到城市,从故乡到远方,漂泊的游子感受着外面的世界炎凉,回归成了内心里强烈的期望。
  回归。许烟华的一首五行、四十一个字的微诗《长城》获得首届艾青微诗大赛惟一的一等奖后,很多人从各个角度评析了此诗的优秀之处,雪松读罢认为此诗的可贵之处源于作者是“古老写作的一次回归”!也是时代呼唤真正的“大我”的回归。而汉语诗歌古老秘密之所在就是“以小见大”和“言简意远”。雪松高瞻远瞩,一语中的,仔细领会则让初学者远离歧途,回归正统。
  王犟也在对《长城》的评价中指出此诗“运用了中国最为传统的赋兴手法”。
  时下商品琳琅满目,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太多人的眼球被吸引得团团乱转。读书,作为一种优良传统正慢慢地被很多人放弃。而冯秀荣对书香情有独钟。她已经把读书当成了“生命之外的生命”。她是一名人民教师,读书使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情感上理性、智慧。她感觉到了“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一直以来农民的贴切形象。在田里劳作是辛苦的!而李迎春把母亲的耕种比作写文章,这是我们平时把写文章比作纸上耕耘的反比喻,读了令人耳目一新。把繁重的农业劳动用轻松的笔触描绘出来,让人读罢心里沉甸甸的……
  关注底层,悲悯天下一直是为文者不可推卸的担当。一个为子女打拼的人累得像衰败的稻草,李文兴的这个比喻让人眼睛湿润。
  黄河奔流不息直到大海,自古以来诞生了无数的优秀诗篇。舒中写黄河三角洲的诗歌意象丰富、意蕴浑厚,美景、传说穿行其间,令人神往。
  优秀篇目
  19—21(刘树明推荐)
  《寒露》,作者:王永彪《断章》,作者:郑静
  《我在你漂泊不定的浪尖上安身立命》,作者:韩晓菲
  《书香,生命永恒的味道》,作者:冯秀荣
  《母亲的文章》,作者:李迎春
  《许烟华<长城>赏析》,作者:王犟
  《练习吹笛子的人》,作者:赵雪松
  《回到一颗枣核里》,作者:李爱华
  《古老写作的一次回归》——简评许烟华短诗《长城》,作者:赵雪松
  《摇晃在车间里的稻草》,作者:李文兴
  《龙王爷开出黄河彻底连天》,作者:舒中
  《寒衣节里忆亲人》,作者:秦辉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