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因此,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人才缺失问题
乡村劳动力外流严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力外流严重、乡村发展环境不利于人才就业等,城市与乡村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乡村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失。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所需人才界定模糊、层次偏低、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的问题,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导致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日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以求学、务工、就业等方式进入城市谋求发展,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才队伍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乡村生活及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发展机会远不如城市多,相比城市而言,一方面青壮年人才在农村的发展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农村的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乡村人才流向城市,形成乡村人才单向流出的趋势
基层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如今农村干部队伍中青壮年人数比例偏低,基层人才队伍大多是由45岁至60岁的中年人群组成,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受年龄、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学习新技能、接受新知识、工作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落实新的农村振兴政策、扶贫措施,难以适应乡村发展新潮流。同时,关于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长效统一的管理和培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乡村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上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滨州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三条路径
具体到滨州而言,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引育并举,聚用结合”为主线,一方面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村领导班子建设强;另一方面,创新乡村人才工作机制,为“田秀才”“土专家”搭建好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才“下乡”。
求贤引智立足于“需”。推动乡村振兴,既需要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挖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经营的“农创客”。让曾经“走出去”的乡土人才“走回来”,打破人才由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造福乡邻。2021年6月,第一届滨州市“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举行。此次大赛吸引了54名返乡创业者参赛,通过项目路演、评委提问,结合实地考察得分,最终评选出10位“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本次活动评选出的项目具有创业能力强、项目前景好、带动就业多的特点,是引领着滨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的风向标,获奖选手均获得3万元奖励,用于支持创业项目发展。
人才培养立足于“实”。以能人领办创办企业作为乡村致富主要路径。牢牢把握乡村振兴过程中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阶段性特征,带动更多的人才、资金、项目下沉到乡村。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相融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业人才及广大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延长产业链,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机融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快速推动专业型人才向通用型人才转变,扩大农业人才范围。
体制机制改革立足于“准”。滨州市发布《2021年度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标准》,其中将省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的考核作为重要指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服务方式,让专家服务接地气见长效,服务不走过场。实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农村党员“淬火工程”。建立基层党校,集中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农村党员。通过借助渤海科技大学、国科大和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使高校的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积极运用融媒体平台,短视频产品、微传播手段和社交媒体,让滨州市的引才用才诚意、宜居宜业环境、好用管用政策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奖项的人才评价标准,逐步增加市场化指标评价人才,建立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市场化人才评价体系。(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